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提升言文鉴赏能力

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提升言文鉴赏能力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做到这样“咬文嚼字”,教师首先要有对关键语言点的敏锐捕捉力、深刻洞察力;其次还要选择恰当的呈现时机和方式,让学生通过“咬”和“嚼”,获得走向“悟”的可能性。通过这种种方式的“咬文嚼字”,学生由“言”而入“旨”,又由“旨”进一步理解“言”的内涵,把握“文”的情韵,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本真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文言文教学返璞归真:提升言文鉴赏能力

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是载体,举凡知识教学、文学熏陶、人文思想陶冶等目标,无一不是依据语言教学的进行而发展的。正如陈钟樑先生所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故文言文教学同样应该品读语言,咬文嚼字,通过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解篇章,激情感,悟文化,启心智。

1.品学生浅读处。文字里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密码,而文言文由于语言形式的拘囿更易造成浅读现象,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于字词表层,或由于教师的讲解而被动吸纳了作者情感等深层内容,但始终缺少“咬文嚼字”这一基本的品读路径。我们提倡文言文教学要适时引导学生品读那些看似“闲笔”、容易被忽视的精妙之处,运用“追问”将学生对“言”与“文”的品味引向深入。如《秦晋殽之战》一文中,“灭滑而还”,写孟明察觉郑国已有防备,便不再进军围攻,这表面上写出了孟明比杞子胜过一筹,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做更愚蠢的事情,实际上与前文“秦师遂东”一样,把秦国的师出无名和恃强凌弱狰狞的霸主面目完全体现出来。这里的“灭滑而还”看似简单叙事,却在不经意中把《左传》叙事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能细加品味,学生还是能感受到作品的传神之妙的。(www.xing528.com)

2.寻文章主旨处。凸显文章主旨的字、词、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自然要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以此带动全篇学习,领悟作品的精神气韵。要做到这样“咬文嚼字”,教师首先要有对关键语言点的敏锐捕捉力、深刻洞察力;其次还要选择恰当的呈现时机和方式,让学生通过“咬”和“嚼”,获得走向“悟”的可能性。如《记承天夜游》中,“闲人”两字是文眼,课本注释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为将理解引向深入,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苏东坡被贬黄州的资料助读,并巧妙地用浅易文言作为语言形式,让学生有更仿真的语言情境感。学生一旦获得了“咬文嚼字”的支架,就会对作者在清闲散淡、闲情雅致背后的郁郁悲凉心境洞察于心了。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思”“善”两字,可察邹忌智者形象及威王明君风范;《小石潭记》中,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作者为排遣忧愁暂时寻乐的凄凉无奈……通过这种种方式的“咬文嚼字”,学生由“言”而入“旨”,又由“旨”进一步理解“言”的内涵,把握“文”的情韵,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本真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