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挖掘文言文教学潜力,释放想象空缺

挖掘文言文教学潜力,释放想象空缺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读第2段,可以得出令人“快哉”的原因,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历史,两者皆来自于外部世界。由第3段议论部分可见,令人“快哉”的原因来自人的内心世界。这些英雄人物的“流风遗迹”在贬谪之士的笔下,有如此这般雄姿英发的形象,令人称快,可以想见贬谪之士的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当我们在探索、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件“令人称快”的事。

挖掘文言文教学潜力,释放想象空缺

以笔者在基地的公开教学《黄州快哉亭记》为例。《黄州快哉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散文名篇。全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赞赏谪居生活中的张梦得超然物外的旷达自适,并隐含对其兄长苏轼的慰勉之情。当时苏辙也处贬谪之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我慰藉之意。

文章第2段“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这一句中的“玩”和“指数”二词正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和精髓处。如何品味词语来把握“志”与“道”?既要理解词语在此语境中的含义,更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体会。“玩”在本句语境中的含义是“赏玩”,“指数”是“用手指一一数出来”,从词意上来讲,学生基本能准确理解。

若是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进一步品味,则“志”“道”立现。

文章第2段分两点解释亭以“快哉”为名的原由。先写登临亭子之所见令人“快哉”,再叙述凭吊此地的三国遗迹也足以使人称快。研读第2段,可以得出令人“快哉”的原因,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历史,两者皆来自于外部世界

接着,文章第3段就“快哉”二字阐发开去。先探求“快哉”二字的出处,引用宋玉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并由“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庶人不得与共”引申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从而顺势引出“人有遇与不遇之别”,自然地引向了文章主旨的讨论:士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接着以一反一正两句反问,推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仕途失意之人如果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由第3段议论部分可见,令人“快哉”的原因来自人的内心世界

联系2、3两段,令人“快哉”的原因似乎前后矛盾,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看第2段,对第2段中“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中的“玩”和“指数”二词进行品味和体会,“如果士人内心不坦然,他能够在几席之上,以悠闲的心态赏玩让人惊心动魄的壮阔江景吗”“如果士人内心不坦然,他能够面对渔夫樵父的屋舍,有着用手指一一点数的悠闲心态吗”,因此,看似前后有矛盾,实则统一,看似外部世界对人产生影响,其实这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至此,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志”与“道”——仕途失意之人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的豁达。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在此处都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深入挖掘,让学生由表及里把握词语背后的内涵,品味并体会,从而真正把握了作者所言之志和文章所载之道。(www.xing528.com)

本文第2段中“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一句中的“睥睨”“骋骛”两个词语也是炼字之处、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和精髓处。“睥睨”一词本义是“斜视”,有“傲视”之意,可以想见,当时曹操孙权在战场上不可一世、气吞对方的气概。“骋骛”的“骋”的本义是“纵马向前奔驰”,“骛”有“乱跑”“奔驰”之意,都体现了一种活跃、不受拘束、难以驾驭的状态,给我们展现了周瑜、陆逊在战场上争胜角逐的情景。这些英雄人物的“流风遗迹”在贬谪之士的笔下,有如此这般雄姿英发的形象,令人称快,可以想见贬谪之士的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由此分析与体会,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志”与“道”。

因此,品味词语还可以挖掘词语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进一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把握作者所言之志,文章所载之道。

以上的操作方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个性,文言文更有着历史的隔膜。而语文教师教学之难在此,教学之美也在此。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并且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这样才能挖掘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文章所言之志及所载之道。当我们在探索、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件“令人称快”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