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兵农合一制与征兵制

中华传统文化:兵农合一制与征兵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寓兵于农,不仅是指平时劳作,战时参战,还包括以农器为兵器。比如秦赵长平之战中,为了取得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秦王亲自赶到河内郡,征发所有成年男子支援前线。汉代时,虽然国家已经逐渐取消了征兵制,开始采用招募士兵的方式,但由于制度还不够健全,所以出现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

中华传统文化:兵农合一制与征兵制

士兵俑

原始社会,为了抢夺土地、食物、人口等资源,各部族间的战争非常频繁。这时候的战争参与者,几乎是部族内所有的成年男性。他们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则纷纷走向战场。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并形成了一种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

所谓寓兵于农,不仅是指平时劳作,战时参战,还包括以农器为兵器。此时的专有兵器大多为铜器,但基本都藏在公家,临战时才发给士兵,也就是所谓的授甲、授兵。但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一般老百姓没有资格使用,所以只能用铜制农具代替,平民百姓拿着这些铜制农具,只要平时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在战场上就能作为武器使用。(www.xing528.com)

虽然在西周建立后,即正式组建了“六军”和“八师”,但六军和八师也是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而且人数不过数万。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各国之间对抗的加剧,国家的正式军队已经无法满足频繁的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在春秋时期,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而到战国时期,许多战争的参与人数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时候,就需要发动甚至全国百姓参军参战,以夺取战争的胜利,或者保家卫国,这就是征兵制。比如秦赵长平之战中,为了取得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秦王亲自赶到河内郡,征发所有成年男子支援前线。

汉代时,虽然国家已经逐渐取消了征兵制,开始采用招募士兵的方式,但由于制度还不够健全,所以出现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争频繁,政府征兵的数量更多,如曹操曾一次在青州征收了百万军队。三国时期以后,各个朝代都有自己比较健全的兵制,但征兵制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朝廷都会大量征兵,如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中所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场景,就是当时政府强行征兵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