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中国古代史书起源很早,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就是一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已经初步具备了“史”的特点。西周末年,各诸侯国也都开始编纂史书,如晋国之《乘》、郑国之《志》、楚国之《梼杌》、鲁国之《春秋》等。据传,《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订而成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时期,各国纂修史书的风气更盛,流传至今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史书。
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修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后来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修《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即只记录一个朝代的历史。其基本沿用了《史记》的体例,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此后官方纂修史书多效其体例。从此以后,历代官方所修的“正史”皆沿用纪传体断代史的形式。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正史,合称“二十四史”。有时也加上《清史稿》,合称“二十五史”。(www.xing528.com)
除了正史以外,古代还有许多私人纂修的史书,对于补充正史之缺漏也有重要意义。如东晋袁宏所撰《后汉纪》,是根据众多史料编成的一本记录东汉历史的著作,在很多方面比范晔《后汉书》更为详尽、可靠。从数量来看,这类史书也比正史更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史”的范围更为宽泛,所有与历史相关的著作都包含在史部之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之下就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等细目,可见史部图书可谓包罗万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