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影产业已然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出口产品,作为代表性品牌的好莱坞,不仅是国际电影市场的风向标,同时也是美国文化界的一张重要标签。虽然美国电影产量在全球范围中,仅占总量的6%,但它在放映量方面却占据全球放映量的80%,可见其超强影响力。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电影不但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拥有着不可撼动的主导权,更是潜移默化地传播着来自美式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法和价值需求等信息,使得它更加立体地、多维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一)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地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电影已稳坐全球影业霸主之位,占据全球市场绝对的优势地位。好莱坞电影在欧洲票房的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70%,而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大洲,比如我国所在的亚洲、拉丁美洲以及遥远的大洋洲,美国的影片也具备相当明显的优势和地位。
随着好莱坞在海外的票房收入占据总票房的比例日渐加增,使得好莱坞已经悄然进入国际化的新征程,美国的好莱坞正逐步发展为世界的好莱坞。长期以来,积极努力开展国际市场已成为好莱坞的基本策略。而且从20世纪开始,美国政府就意识到电影不仅能赚钱,还能捎带着推广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从而逐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文化,致使其他国家不断向美国的价值观靠拢,从而达到其最终目的——美国文化的普世化。
到如今,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好莱坞一路前行,逐渐成长为世界电影的头号霸主,从而使美国也发展为无人能及的电影大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渗透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好莱坞电影的票房收入所占的市场比值已从之前60%上升至90%。而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时间稳坐世界电影强国的宝座,其关键原因在于好莱坞在80年代开启了新一轮的兼并征程。
(二)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策略
回顾美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好莱坞早期创造的神话,除了商业策略上的成功,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其全球化的策略是多维。
1.电影创作的国际化
多年以来,好莱坞电影一直坚定持守的对于同行业的兼容,彰显了其多元化的文化策略,正是在此战略的引导下,使得影片在演职人员方面表现出国际化的一面,同时对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异质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度,当下的好莱坞人才济济,其自身是已然成长为国际化的影片生产基地,从而让越来越多的、美国籍以外的外籍影视演职人员得以进入好莱坞。纵观当下,全球一体化的好莱坞,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外籍演职人员的加入。例如,在澳大利亚出生且生活的知名的女演员尼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还有那个单凭出色演技震惊国内外的,出生于中国香港的007女郎——杨紫琼,还有来自中国台湾,名扬国际的李安导演,所拍电影在美国是好评如潮,由他执导的电影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还有在影视界打拼多年的成龙和李连杰,更是把中国功夫推广到了国际舞台上,并让功夫成为中国文化所特有符号。
所以,好莱坞在世界各地招兵买马、吸引各类电影人才,尤其是当它瞄准某地为重点市场时,其目的就是把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再次包装后推广到电影市场中去。之前针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电影市场曾经用过类似的策略,而且成效还是颇为显著的。
2.多元的文化视野(www.xing528.com)
对于异质文化的吸收和接纳方面,则是更好地体现了好莱坞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战略。比如国际大片《藏龙卧虎》,由李安导演操刀指导,其背后的制作人员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影片中的主要参演演员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其中该片的编剧詹姆士·沙姆斯确实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也彰显了中华灿烂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还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做进一步地尝试。再比如说,1989年,由迪斯尼公司发行的迪斯尼版的《花木兰》,还有19年后的2008年,由梦工厂拍摄制作的《功夫熊猫》,它们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来看《花木兰》这部影片,对于木兰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很好把美国本土所追求的个性民主的民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持守继承的“忠”“孝”观念巧妙地结合起来;再来看看《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则是通过把带有中国风的“功夫”与充满美式的梦想融合在一起。享誉国内外的经典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系列,全方位、多角度演绎了意大利裔在美国历经坎坷的艰难历程,正好与意大利和美国的价值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该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代教父的生命历程,而在他们身上可以清楚看到西西里人的自带的家庭责任与美国追求自由的抗争的完美融合。
国际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The Titanic,1997),主要向观众们呈现的是男女主人公炽热、唯美的爱情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以卡尔为代表的英国绅士文化阶层和以杰克为代表的美国移民文化阶层之间的矛盾正在慢慢凸显出来。后来,当影片的主人公杰克和罗斯真正放下世俗的眼光和偏见走到了一起,成为彼此相爱的情侣时,好像是在预示着两种文化全然的融合和接纳。
动画片《料理鼠王》(Ratatouille,2007)则选择巧妙借用法国的诸多文化元素,如美食、巴黎夜景、以及埃菲尔铁塔。
3.视觉形式的奇观化
美国电影常常通过多元的视觉造型和现代技术来表现视觉叙事的奇观性,从而为观众打造出更有冲击力的视觉奇观,同时也为影片的全球化传播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所谓的奇观性,其实就是把电影构成因素以非常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气势宏大的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逼真的影片场景、突出的人物特性等。美国电影的后期制作,大多都是通过对奇观元素的巧妙组合,从而组合出一组组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视觉叙事的奇观性背后往往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和制作团队作为支撑,正是因为金融资本的介入和制作公司对影片效益的关注,使得早在20世纪初,好莱坞就开始陆续推出极具美国本土特色的影片。比如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影片中既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恢弘场面,也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处理,既有火车站里众多伤病队员的震撼场景,也有克拉克·盖博、费文·丽等一线明星的闪亮登场,还特别引进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彩色画面技术,而这些都赋予了电影强烈、震撼的视觉奇观效果,得以成功吸引大批的观众。
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制作技术越发的先进、成熟,作为时代电影的引领者——美国电影充分地利用奇观性,竭力为广大观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立体化的视觉体验,之后便有了众多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灾难片、科幻片。比如《阿凡达》《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等影片,这些都是通过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创造出跌宕起伏、绚丽多彩、引人入胜的电影奇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众多观众,为其全球化传播做好了铺垫。
4.电影主题的普适性
众多的好莱坞影片一直比较看重由普世价值观作为根基,衍生出来的各类主题,另外还有人们对实践真挚的、唯美的爱情故事的孜孜不倦的渴望和追寻,人间的真爱是跨越国界、地域和种族限制的,也是好莱坞定然不会错过的经典题材。回顾以往那些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电影,常常萦绕在对于爱情的颂赞,也因此常常成为题材中的首选:世纪大片《泰坦尼克号》(The Titanic, 1997)中的主人公杰克和罗丝在冰冷的海面上谱写了一曲热血沸腾的青春恋曲;《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倾情演绎了灰姑娘似的浪漫爱情;《怪物史莱克》(Shrek, 2001)中的公主与怪物之间透过彼此的了解成为相爱的恋人,俨然已经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爱情的认识,更是让爱情跨越了物种间的障碍,传递出一个宝贵的爱的真谛——外表和出身不是两人是否相爱的决定性因素。
遏恶扬善、邪不压正是好莱坞经久不衰的另一个主体。而且几乎在所有好莱坞影片都有所体现:在影片中,英雄往往是单打独斗,常常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世间邪恶,拯救国界和人民。比如西部片《正午》(High Noon,1952)中的警长,《不可饶恕》(Unforgiven,1992)的牛仔;动画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995)的胡迪;以及美国动漫电影的重量级人物:超人、蝙蝠侠与蜘蛛侠等超级英雄,纷纷进入观众们的视野中。美国电影在影片内反复强调“人性”这一口号,试图以此超越国家、民族、种族、阶层等有所差异的电影剧本,一步步推进全球传播策略的落地和实施。比如电影《辛德勒名单》,由一个良知觉醒的德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反叛纳粹党,全力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影片本身散发出浓烈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情怀,在全球观众中间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并达到最终的目的——吸引全球的观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