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中小成本喜剧电影近年的崛起

中国中小成本喜剧电影近年的崛起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得中小成本影片尤其是小成本喜剧电影始终在电影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颇为引人瞩目。近年来,许多中小成本电影呈现出明显的喜剧化倾向,成为一种具有一定类型性特征的中国特色的中小成本喜剧类型片。这些中小成本电影明显受到美国后现代风格电影、某些低成本独立制片电影、中国香港地区无厘头电影等的影响。上述小成本喜剧电影大多都以高速变换的影像

中国中小成本喜剧电影近年的崛起

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喜剧电影一直都并不出彩。20世纪上半叶,有过“早期滑稽短片”“软性电影”“孤岛时期”和40年代末市民喜剧进入了创作的高潮时期,也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喜剧电影,如《十字街头》(1937)《太太万岁》《乌鸦麻雀》等,但总体来看,比较纯粹的、凸显娱乐功能的喜剧一直没有受到主流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人在创作喜剧中收到的钳制和禁忌日益增多,喜剧意识逐渐淡化,“讽刺性喜剧”昙花一现,“歌颂性喜剧”和“轻喜剧”更是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影留存住了中国喜剧的血脉,并且在运用方面有着独到的一面。不夸张地说,香港喜剧是“喜你没商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喜剧电影逐渐进入到内地,我们从中惊奇的发现内地轻喜剧之外的另类无厘头元素的存在:“嬉笑怒骂”“无厘头”“打闹喜剧”常常“俗不可耐”,更不用刻意追求社会教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电影进入到内地,加之美国电影的引进,中国内地电影受到各方面电影文化的影响,喜剧创作的类型、风格越来越多元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大众文化转型,喜剧片逐渐成了中国观众最欢迎的电影类型。中国率先成熟的类型电影“贺岁片”即以喜剧为主体,而贺岁档电影票房则撑起了每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的一大半。

21世纪以来,在许多声势浩大的大制作华语电影大片浪潮的挤压之下,以《疯狂的石头》为肇端,盈利模式与大片截然不同,但同样甚至更引人瞩目的小成本电影用一种“以小博大”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使得中小成本影片尤其是小成本喜剧电影始终在电影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颇为引人瞩目。

从大体上来看,我们可以说,新时期中国电影市场中,与大片分庭抗礼的中小成本电影中喜剧占了一多半。这样的现象,也让大家感叹一声:“这是一个小成本喜剧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都喜欢喜剧的‘泛喜剧时代’!”

从实际情况上看,喜剧电影的确是在大片拯救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但问题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凭借着选题的大众化、时尚化、偶像化,故事情节安排的幽默化,影片内容的轻松,剧作、表演时的灵活和宣发上的便捷、小成本等优势在众多类型中脱颖而出。喜剧化甚至成为大多数电影的一种“底色”,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意无意极力靠拢喜剧,像《三枪拍案惊奇》(2009)这样的“惊悚电影”(购买自美国科恩兄弟的惊悚电影血迷宫版权),《唐人街探案》(2015)这样的探案侦破片,都融合进了不少喜剧因素,弥漫着或冷幽默(《三枪拍案惊奇》)或打闹喜剧的风格或噱头。

近年来,许多中小成本电影呈现出明显的喜剧化倾向,成为一种具有一定类型性特征的中国特色的中小成本喜剧类型片。(www.xing528.com)

在中小成本喜剧大概念下有几个亚类型较为突出,即温情都市爱情喜剧、黑色幽默喜剧、戏说古装喜剧等。这三种亚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某些特点。

第一,温情都市爱情喜剧。以温暖而市场的风格为主,大多故事背景放在都市中,表现白领的职场生活,一般为爱情题材的轻喜剧片,如《爱情呼叫转移》《命运呼叫转移》《窈窕绅士》《夜·上海》《全城热恋》《全球热恋》《非常完美》《爱情36计》《桃花运》《杜拉拉升职记》,以及创造中国小成本电影票房新纪录的《失恋33天》等。这类喜剧通常在故事的结尾都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在此之前主人公则是历经各种磨难去追求心中的真爱。这类喜剧将焦点放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上,尤其是白领和金领阶层的年轻人,用颇具浪漫的轻喜剧化故事来表现出当代都市、职场的生活,影片虽为表现真实性的日常生活,但影像光鲜亮丽、风格时尚温情,表现出较好的视听效果,实际上超越了严肃现实生活,折射出现代年轻人渴望当上“白领”“金领”的梦想。

第二,名为“黑色幽默喜剧”。代表作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斗牛》《走着瞧》,《杀生》(2012),《黄金大劫案》(2012)等。这类影片的故事讲述完整、情节环环相扣、人物之间冲突激烈、情节起伏跌宕,加上导演对于节奏的掌控以及喜剧片特有的各种笑料包袱(如方言的运用,对现实的嘲讽等),致使相对严肃的题材也借此得到喜剧形式的表现,使得疯狂的背后常有一份严肃和清醒,甚至还不乏现实指涉。《疯狂的石头》堪称这一类型的代表和其肇始。影片以多线快速展开而天衣无缝的故事线索,流畅的视听语言效果、地道的方言特色、精彩到位的表演、难得的“川味”黑色幽默,创造了2006年电影市场的奇迹,引领了一种亚类型电影的兴盛。近年来屡创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煎饼侠》《分手大师》等,也大体属于此类。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的中小成本电影,以小人物为叙事中心展开,犯罪行为为故事线索,社会现象为背景、多线叙事结构、荒诞性为特征的“黑色喜剧”正在形成一种流行风潮,并在观众群体中拥有不少拥趸,这些观众对这一类型的电影始终保持期待和关注。这些中小成本电影明显受到美国后现代风格电影、某些低成本独立制片电影、中国香港地区无厘头电影等的影响。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类似盖·里奇、科恩兄弟、大卫·林奇的影片痕迹,更有来自周星驰喜剧为代表的“无厘头”的中国香港喜剧片的影响。有评论者称一类影片为“受港味影响的好看的电影”:故事节奏明快,包袱噱头密集,反映中国香港电影文化的“北进”。

第三,是戏说风格的古装喜剧。这类电影表演夸张、风格恶搞、娱乐性强,古装或古今混杂,如《刀见笑》《隋朝来客》《十全十美》《我的唐朝兄弟》,《大电影之数百亿》(2006),《天下第二》(2007),《追影》等。古装使得这类喜剧更容易规避现实指涉而嬉笑怒骂,于是,这一类喜剧是对历史进行娱乐化处理,是将历史游戏化、寓言化,满足了年轻一代观众颠覆一切权威的文化心理,而采取古装的形式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和嬉笑打闹的方便。影片中各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往往不必去真实地考证,而只是一个设定好的假定性情景,是一个可以忽略其历史具体性的空间场景。这类影片同样“港味”十足,往往采用每两分钟让观众笑一笑的叙事策略,将古装故事、现代人物表演、爱情元素、无厘头等风格杂糅起来,占据了票房市场的一席之地。

上述小成本喜剧电影大多都以高速变换的影像组成视听连续:高强度、高饱和的能指符号,画面、声效的表象有时会成为一种零碎、散乱、不固定的,非能指所指约定俗成结合的表意方式,已经超越了索绪尔意义上语言符号的记号系统。从类型的角度来看,小成本喜剧电影有着明显的类型杂糅特点。就连《唐人街探案》这样的侦探破案片、《西游·降魔篇》(2013)这样的神怪电影,以及《一步之遥》(2014)这样的愤世嫉俗的姜文式的“作者电影”,也都一定程度上与打闹剧类型叠合。这也符合了类型电影的发展走势,实际上,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类型边界的不断模糊,是综合杂糅多种类型的反类型电影、超级类型电影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