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美学:在伤痕文学浪潮下的探索与变革》

《中国电影美学:在伤痕文学浪潮下的探索与变革》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伤痕电影”来源于伤痕文学,但却比伤痕文学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伤痕电影”更善于表达情感与释放情绪。在之后,由伤痕文学改编而成的“伤痕电影”作品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如《灵与肉》《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湘女萧萧》《天山传奇》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伤痕电影”作品。有伤痕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伤痕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时至今日,拍摄出许多优秀的、令人记忆深刻的作品。

《中国电影美学:在伤痕文学浪潮下的探索与变革》

伤痕文学泛指中国内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内地新时期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的文学思潮的主流。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为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

伤痕文学开端于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其名称来源于复旦大学一年级新生卢新华于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小说《伤痕》。当时评论界认为《班主任》的主要价值是揭露“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内伤”,又认为该篇发出的是“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卢新华的小说《伤痕》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伤痕叙事”在1977—1978年间卷起一股巨大的文学思潮。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普遍有“抚慰心灵、弥合创伤、治愈伤痛”的使命感,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抒发出内心的郁结与不满,控诉在那个特殊时期,他们所遭受的委屈与不公。讲不出的话便用电影美术音乐等形式生动的重现当年的悲剧,警示与启发今人与后人反思历史,同时展望现代化的发展。“伤痕电影”从狭义是指讲述那段特殊时期的电影作品,其中既包括特殊时期当时出现的不公与冤屈,如:《峥嵘岁月》《春雨潇潇》《苦恼人的笑》《生活颤音》等,也包括特殊时期之后的平反冤案,如《泪痕》等;从广义上讲,“伤痕电影”不仅包括影视作品直接揭露和反思特殊时期所造成的影响,而且还应该包括这一电影思潮对此之后的历史影响,包括电影本质和其对社会各层面产生的影响。

“伤痕电影”来源于伤痕文学,但却比伤痕文学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伤痕电影”更善于表达情感与释放情绪。在之后,由伤痕文学改编而成的“伤痕电影”作品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如《灵与肉》《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湘女萧萧》《天山传奇》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伤痕电影”作品。有伤痕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伤痕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时至今日,拍摄出许多优秀的、令人记忆深刻的作品。(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另一个大量涌现的题材就是青春与爱情。在经历过特殊时期之后,人道主义开始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电影创作的主题与选题在该时期发生转变。“青春意识的觉醒与生命激情的迸发,正是20世纪80年代电影找寻人的存在意义与生命价值的重要表现,也是80年代电影走向人本化、人文化的重要标志。”人道主义源于西方历史,但无论是东方或西方,在面对哪个时期,人道主义都代表着:尊重人的尊严,人应该有独立的尊严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该时期涌现出大量的转向作品,如表现爱情美好的《庐山恋》、赞美爱情的《爱情啊,你姓什么》《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表现诗歌的《海外赤子》等。

在“伤痕电影”之后出现的其他电影形式,如“反思电影”“寻根电影”等,仍然能看出“伤痕电影”的思潮所产生的渗透和影响。它们表现出的形态意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呈现出相互依存,互相交融的存在。由此可见,“伤痕电影”绝不是短短四五年,从之后的“反思电影”《巴山夜雨》《牧马人》,“寻根电影”《黄土地》等,均能看到“伤痕电影”的式微却无处不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