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45名中国历代藏书家中,根据其出身、职业和社会地位综合分类作出如下统计:
中国藏书家群体分类统计表
续表
著名学者藏书家黄宗羲曾说过:“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见《南雷文案》卷二)这就是说要成为藏书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爱好书籍,即有嗜书之情,好书之心,求书之愿,这是藏书家的内在修养;二是须有相当的家产和收入,即有购书之力,整书之费,藏书之屋,这是藏书家的物质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因为不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世间多少有钱者并非都是藏书家;反之,又有多少爱书、需书的穷困学者,欲书而无大力,始终也不能成为藏书家,真是莫大憾事。
明代学者胡应麟曾将藏书家分为好事家、赏鉴家两类。(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清代的洪亮吉又将藏书家分为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掠贩家五类。(洪亮吉《北江诗话》)上述各家所论,除掠贩家可视同书贾外,其他各家似均可统称之为学者、知识分子藏书家。从上表统计可以看出学者、知识分子藏书家乃藏书家群之主体,他们占藏书家群的绝大多数。他们为工作、治学,为加强自身修养而收藏,这些收藏又助益于他们的著述、编纂、校勘、刊刻以及各自的业务工作。真是藏用相得,书适其所,结出了丰盛的硕果,像汉代的蔡邕,清代的卢文弨、钱大昕,近代的鲁迅、郑振铎等。达官贵臣、中小官吏藏书家,实质仍是学者、知识分子藏书家。只不过又多了“钱”和“权”两个因素,增加了方便选购和大力收购的条件。像宋代的韩琦、清代的阮元、曾国藩、张之洞等都是儒臣达官藏书家。
历朝宗室诸王中的藏书家,他们也是有闲、有势、有钱的阶层。他们的收藏有的也真煞是可观。如宋代宗室荣王赵宗绰藏书达七万卷,可能是北宋藏书最多的一人。朱明宗室诸王中还校刻了不少可称精良的古籍。
封建时代的一些有钱的乡绅地主,为了教育自己或乡邻的子女而建立了不少家塾和学堂,又充以一定藏书,供其使用,此举对发展地方教育事业起了一定的作用。像宋代楚邱的曹诚就是此类的代表。
财政金融家和工商实业家中的藏书家,这是明清以后,特别是近代涌现出的特殊一小类,人数不多,却大多是藏书大户。
少数民族中的藏书家主要是元代的蒙古族和清代的满族。他们对收藏保存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www.xing528.com)
僧侣道士中的藏书家,以其身世和社会地位的特点,自然又成为佛经、道藏的整理典守者和传播人。
藏书家群中历代都有少数的医生、医官和药物医学家。自然他们又特别对医药书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和流传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至于书贾中的藏书家,对大多数的书贾说,他们是古籍的经营者,虽曾收购经手大批书籍,其目的不在自用,而是贸易取利,其属性是商。但其中个别的有心者,由经营而增嗜,因年久而学长,精通版本,出口文章,与学者为友,切磋交往,有著述,又有个人爱好留藏,已成“商而士者”,自可称为藏书家。如宋代的陈思、明代的童珮、清代的陶正祥、近代的孙殿起等人。
提起女藏书家,人人皆知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藏书的佳话。类似他们但不甚著名的尚有清代常熟藏书家张金吾和季景和夫妇,张蓉镜、姚畹真夫妇,近代长兴的王修、温匋夫妇藏书家等。此外,尚有几位藏书家的好母亲、好妻子远怀卓识,推动了家庭藏书,很值得称颂。像宋代张奎之母宋氏、清代王之妻汪孺人,近代李庆城之母方矩女士诸人。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还有少数藏书有积,学业有成,不幸英年早逝的青年藏书家。像明代海盐的吕兆禧,得年仅十八岁,竟已藏书万卷,还撰写出《靖康私记》、《天兴墨泪》两部著作。无独有偶,近代宁波蔡和霁,亦仅得年十八岁,在继承其父遗藏的基础上,又购藏明刊二百余种,五千余册,建立了自己的“明存阁”藏书。此二人算是中国藏书史上最年轻的藏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不是应该得到很大启示和鼓舞吗?
当代又新涌出了一些工人农民藏书家,人数虽少,但却表明了私家藏书的普及化、平民化的一个新气象。
如果再从思想品质上来分,那么藏书家中则又包括有不少高风亮节,爱国的,热心于乡邦文化教育事业的藏书家。像郑振铎在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古籍。周叔弢在海源阁善本散出时,为防止外流而高价收购。最后又都将私藏无偿地捐给国家公共图书馆。但也包含了一些仗势豪夺他人藏书的强权者。如南宋的贾似道、秦熹、陈规,明代的严嵩父子,清末的丁日昌诸辈。甚而还有民族败类,卖国投敌的汪精卫、陈群之流。社会是复杂的,藏书家群体自然也是复杂的,这不足为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