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本-伦明续书楼

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本-伦明续书楼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伦明,字哲如,广东东莞人。伦明工诗文,又致力于目录学,一生以续修《四库全书》为职志。藏书楼即名续书楼。尝作《续书楼藏书记》,文曰:续书楼者,余钤书所自署也。余居京师二十年,贫无一椽之栖,而好聚书,聚既多,室不足以容,则思构楼以储之。粤地最卑湿,书易生蠹,余以积书过多,不易整理,残缺较甚。居河南三岁,游怀庆、卫辉、清化,俱有所获。一日谈及四库书,余曰:“此书宜校、宜补、宜续,而续最要,且最难。”

伦明(1875—1943),字哲如,广东东莞人。系住广东旗人后裔。父伦常,字元第,官崇仁知县,小有收藏。伦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京师大学堂毕业,历任小学校长,广东省视学官,河南道清铁路总务处处长,北京大学、北平师大、辅仁大学、岭南大学等校教授,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研究员等职。

伦明工诗文,又致力于目录学,一生以续修《四库全书》为职志。嗜书成癖,鉴裁甚精,收储至富。藏书楼即名续书楼。尝作《续书楼藏书记》,文曰:

续书楼者,余钤书所自署也。余居京师二十年,贫无一椽之栖,而好聚书,聚既多,室不足以容,则思构楼以储之。其所聚书,尤详于近代,意谓书至近代始可读。则思为书以续之,此续书楼所由名。

先君子夙好书,所至以十数簏自随,在任所又购得宜黄某氏书,藏益富。余时年十一二,略识文义,课暇,窃取浏览。

壬寅(1902),余初至京师,值庚子兵后,王府贵家,储书大出。余日游海王村隆福寺间,目不暇给,每暮必载书满车回寓。(www.xing528.com)

余丁未旋粤,时南海孔氏三十三万卷楼书初散,而鹤山易氏、番禺何氏、钱塘汪氏(官于粤者)所藏亦散,余皆得择而购之。粤地最卑湿,书易生蠹,余以积书过多,不易整理,残缺较甚。己酉(1909)夏,西江水骤涨,逾园而入,乃多所浸失。

乙卯(1915),余三至京师,已决心弃乡土。初意尽携群书北行,而窘于运资,乃分为二,以一部随行,他一部仍寄南伦书院。未几,则书院以修马路故被拆,而书之迁徙流失,不可问矣。余始至京,以书之残破待装修者至夥,雇一书匠魏姓者,魏言余书待装补完,非二十年不为功。因言设书肆有数利,装书便一也,求书易二也,购书廉三也。余思之,良是,经营甫就,有孙耀卿者为余浼主肆务。比年储藏,大半出其手。

余游迹所至,上海、天津,为南北通衢,经过最频。次则开封,前后至者十余次。南京、武昌,至者二次。苏杭二州,至各一次。居河南三岁,游怀庆、卫辉、清化,俱有所获。在清化所得,有极罕觏者,毛尚书昶熙家物也。语云:“伯乐一过而马群空。”余于书,有似之矣。

余读书之志,发于甲子。乡人胡子俊者,大连富商也。一日谈及四库书,余曰:“此书宜校、宜补、宜续,而续最要,且最难。”胡曰:“谁能为者?”余曰:“今海内不乏绩学士,但苦无凭借,独我能为之耳。有岁给我三千金者,将屏绝人事,致力于此,计五年可成。”胡慨然自任。已而营业失利,款不时至,事遂中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