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私家藏书史:经修订

中国私家藏书史:经修订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私家藏书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步履维艰地发展着,时时遭到意外的浩劫。这就是民国时期藏书家的特色之一。其三,民国时期学者藏书家相当活跃,呈现出专藏多样化的显著特色。其四,民国时期藏书家的藏书思想,开放程度更胜前代。这几乎形成一股思潮,这不能不说是私家藏书思想的一大进步。面对这一情势,一些爱国的文化人士和藏书家痛心疾首,于是联名上书政府请求设法抢救。

中国私家藏书史:经修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的幼稚和软弱,胜利果实被旧势力的袁世凯所掠夺,共和国没有得到强大成长以扭转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局面,反而经历了一段内战频仍,并继续遭受外国帝国主义,特别是东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私家藏书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步履维艰地发展着,时时遭到意外的浩劫。

从另一角度再来回顾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开始将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有的封建经济逐渐瓦解,出现了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文化思想上激发了维新、自强、科学和民主的思潮。表现在图书印刷上,引进了西方进步的铅字排印机械印刷技术。中国本是印刷术的发明原始国,并由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下,近代却落后于西方的发展,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又通过传教士传到了中国,从而代替了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使书籍的形式彻底改变,由线装变为平装或精装的现代基本形式。又由于五四运动而引发的新文化运动的胜利,普及了白话文,更促进了书籍内容的广泛性和知识载体多样化的发展,翻译书籍,报纸杂志都大为兴盛,这都是中国图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由上所述历史背景,再考察民国时期私家藏书发展状况,它明显有不同于前代的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以封建经济为基础的封建藏书楼明显衰落。依附于封建政权的地主官僚,有的因清廷倒台而失官,有的因战争遭难而破产,家境纷纷败落,藏书难以维护,不得不撒手出售。

其二,新兴的买办官僚,发家致富的民族资产阶级,其中一些嗜古爱书的银行家、工商实业家又纷纷积书。由于他们手握雄厚资财,短时间插架森森,拥书百城,成为新的藏书家。这就是民国时期藏书家的特色之一。民国时期大藏书家十之六七是这类人。像刘承干的嘉业堂,王体仁的九峰旧庐等,比比皆是。(www.xing528.com)

其三,民国时期学者藏书家相当活跃,呈现出专藏多样化的显著特色。如况周颐广收词人著作,刻《四印斋诸家词》、《众香词》,吴昌绶、林葆恒、徐乃昌、叶恭绰、吴梅等人都有词书专藏,分别刻有《双照楼词》、《词集丛书》、《全清词抄》等。王体仁、张国淦、任凤苞则专以收藏方志为业,王氏收藏富达二千八百余种。张氏著有《中国方志考》,任氏则编有《天春园方志目》。宋春舫、齐如山、周明泰则成戏曲收藏和研究专家。宋氏褐木庐藏剧中外俱全,被尊为世界三大戏剧收藏家。齐氏广积有戏剧资料数百箱,编有《戏剧丛刊》。周氏则编有《几礼居戏曲文献录存书目》。而马廉、周越然又大收通俗小说。马氏自命书室为“不登大雅之堂”,周则被称为集性书之大成。石荣暲、刘文嘉则广收湖北文献,组织楚学精庐。方树梅又以广收滇南文献著称。朱希祖、柳亚子则以搜集南明史料为己任。陶湘又酷爱收藏闵版套印本书。冯恩绶专藏报刊,成立了中华图书馆。秦翰才广收历代名人年谱,多达二千二百多种。彭谷声藏尺牍逾十万通。民国间专藏有成者,实在多不胜举。

其四,民国时期藏书家的藏书思想,开放程度更胜前代。如果说在明代藏书家已喜欢结社互借互抄,到清代明确提出儒藏说,少数人将私藏公之于众,作了类似公共图书馆的尝试;那么,到民国年间则涌现出了大批私办图书馆。如张謇创立之南通图书馆,无锡胡一修、胡雨人兄弟之村前图书馆,荣宗铨之大公图书馆,慈溪范柳堂之柳堂图书馆,卢靖之木斋图书馆,赵贻琛之赵氏图书馆,秦祖泽之抹云图书馆,李详之审言图书馆,胡思敬之退庐图书馆,蔡敬襄之蔚廷图书馆,郑建侯之益众图书馆,康爵之涵江图书馆,孙文青之雨湘图书馆,以及叶景葵、张元济等人之合众图书馆等。更有大批藏书家将私藏捐赠给国家公共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这几乎形成一股思潮,这不能不说是私家藏书思想的一大进步。

其五,民国时期,因国势衰弱,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售书以养,而境外帝国主义又乘机大事收购或掠夺,致使中国珍贵古籍在这一时期大批流出域外他国。以流入日本者为最多,其次则属美国和欧洲,尤以抗日战争时期最为严重。面对这一情势,一些爱国的文化人士和藏书家痛心疾首,于是联名上书政府请求设法抢救。在当时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聪先生的牵头组织策划下,成立了一个“文献保存同志会”,成员有叶恭绰、张元济、张寿镛、郑振铎、何炳松、徐鸿宝等。他们利用中英庚款的财力,在已沦陷的上海香港两地展开抢救活动,两年中共抢救购得“国宝”精品八十二种,善本古籍四千八百六十四部,四万八千多册,普通线装书一万一千多部。主要是藏书家刘氏嘉业堂、张氏适园、刘氏玉海堂、莫氏五十万卷楼、邓氏群碧楼、沈氏海日楼诸家的藏品。这是中国藏书史上一次空前的豪举,也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英雄的行动,在中国藏书史上实应留下一笔。

在抗战期间,上海合众图书馆的创立,也和“文献保存同志会”一样,具有抢救保存性质。它团结了一群上海的藏书家,争到了他们的捐赠,为避免大批古籍的散佚和外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叶景葵、张元济、陈陶遗、顾廷龙诸公创建的功勋,也应该重重记下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