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1859—1918),谱名福承,字伯烈,又字星海,号节庵,又号藏山。广东番禺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编修,因劾李鸿章罢职。两广总督延入幕,任丰湖、端溪及广雅书院院长。后又任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等职。辛亥后成为清朝遗老,仍为逊清效命奔走。但他所至提倡藏书,兴办图书馆,创书院藏书楼,又自办焦山书藏、梁祠图书馆,到处捐书,对社会实际做了许多好事。
梁鼎芬藏书,前后总约数十万卷。苏静先生著《近代藏书三十家·葵霜阁藏书》一节记述如下:
梁鼎芬的祖父原有“玉山草堂”藏书,散佚后,他的父亲重新搜集,到他手中又继续其志,但梁鼎芬藏书与一般不同的,是他不重宋元古本,而以收藏丛书、方志及清人文集为多,因他在湖北长达二十年之久,故搜得当地方志不少;清人文集则绝不收袁枚和龚自珍两人的著述,认为一个是素行无耻、一个是心术至坏,都是他深恶痛绝的,还告诫学人对两人的书都摒而弃之。(www.xing528.com)
他对于藏书处的命名,因时因地而异,最初是中进士后,居住京师米市胡同时的“栖凤楼”,以隋朝勤于读书解经的何妥(字栖凤)自比;后来由他的一位东塾同门陈树镛,为他撰题“毋暇斋”三字,也是表示他的读书之勤;在武昌的时候则称为“食鱼斋”,等到劾奕劻、袁世凯不成后,称为“精卫庵”,表示“花可傲霜看晚节,鸟思填海有愚忠”的悃悃之意。入民国后,因溥仪曾颁赏一幅“岁寒贞松”匾,他又改为“寒松馆”;最后是他完成光绪陵园的种树任务时,表明“为芟恶草护忠葵”的耿耿此心,便题成“葵霜阁”,梁鼎芬如此以室名见志,实在也是用心良苦了……他对自己藏书的处理,将数百箱书分成三部:一捐入镇江焦山书藏,一存入广州梁祠图书馆,其余的留在北京寓所供自己阅读。后者在他死后为仆人陆续窃售,继而其子梁思孝又全售于同乡伦明开设的“通学斋”书店,再转被日人网罗东去。
最后,梁思孝又将广州梁祠图书馆全数六百箱,连同他原藏光绪陵园中署名“敝牛斋”藏书十余箱,一并捐赠给了广东省图书馆。结果在抗日战争中,广东省图书馆、焦山书藏又均毁散于战火。至此,梁鼎芬数十年心力所集藏书,竟而都成了泡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