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浙江绍兴有两个徐姓藏书家,一为徐树兰建有古越藏书楼,广为人知。另一是徐友兰建有铸学斋、熔经铸史斋,鲜为人知。提到蔡元培与他们的关系时,又往往被淆乱相混。他们是一族内的堂兄弟关系,但并非一家。
徐树兰(1837—1902),字仲凡,号检庵,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郎中,以输资为候补知府,补用为道花翎盐运使。后以母病归里。热心于兴办乡里公益事业。最著名的是创办了古越藏书楼。他在《为捐建绍郡古越藏书楼恳请奏咨立案文》中说:
窃维国势之强弱,系人材之盛衰,人材之盛衰,视学识之博陋。广设学校此诚育才正本清源之至计也。职前于光绪二十三年(1887)筹办绍郡中西学堂。额有限制,势难广被,而好学之士,半属寒酸。购书既苦于无资,入学又格于定额。泰西各国讲求教育,辄以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职不揣棉薄,谨捐银八千六百两,于郡城西偏购地一亩六分,鸠工营造,名曰古越藏书楼,以为藏书之所。以家藏经史六部及一切有用之书,悉数捐入,延聘通人,分门排比,所有近来译本新书及图书标本,亦复购备,共用银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一两。大凡藏书七万余千卷。编目三十五卷。规格粗具,以备閤郡人士之观摩,以为府县学堂之辅翼。所需开办费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及常年经费,每年洋一千元,均由职自行捐备。
这是在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兴办之前,由私人兴建的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大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它带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促使私家藏书思想向开明化的转变。徐树兰在所附章程中明确提出:“本楼创设之宗旨有二:一曰存古,二曰开新。”这种古今并重和注意纳新的主张,对私家藏书说也是一大进步。张謇对此举给以高度评价说:“世之号藏书者多矣,要之璅璅。其贤者或仅著为簿录,以飨天下。下此者,则深键扃,得一善本,沾沾自喜,秘不使人知。其始也,以私其子孙,而终不能以再世。今先生独捐世舍故,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謇知其子孙必能嬗守而不失,互千历万劫而无已也。”(《古越藏书楼记》)(www.xing528.com)
徐友兰(1842—1905),字佩之,号叔蓓。历户部员外郎,一年后即乞假归省,读书奉母,不复仕。身兼学商两界,性好收藏,凡旧抄、精刻、金石、书画,有所见辄购,庋入八杉斋中。复命子维则广为搜罗,别辟精舍以藏之,建铸学斋、熔经铸史斋、述史楼。择精要鲜见之本,镌诸梨枣,凡数十种。又复访求乡里先哲著述,校而刊之,名曰《绍兴先正遗书》,凡四集。曾聘蔡元培为之校勘。徐维则编有两种书目:一为《述史楼书目》,著录二千多种。另一为《东西学书录》,蔡元培先生为其作序。
徐友兰藏书散流,一部分归入沈知方粹芬阁,一部分归商务涵芬楼。张元济先生《涵芬楼烬余书录序》有记:“乃思访求善本暨收藏有自者,会会稽熔经铸史斋之书将散,徐氏故孑民居亭主人,乞其介归吾馆,旋以数十椟至,书固不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