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卷楼亦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其楼主丁氏因慕先世宋代闻人丁者藏书八千卷,有言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故以“八千卷”为藏书楼名。
杭州丁氏藏书始于丁国典。国典子丁英又“常往来齐楚燕赵间,遇秘籍辄载以归,插架渐富”。(胡凤丹《嘉惠堂藏书目录序》)至英子丁申、丁丙兄弟大力经营,遂蔚为大观。
丁申(1824—1887),字竹舟。弟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又字松生,号松存。兄弟俩均薄仕进,“弃车服之荣,乐琅嬛之业”。(孙峻《八千卷楼书目序》)嗜学爱典,成于天性。一生勤苦致力于藏书,共同完成了两大事业:其一,为收拾文澜阁战火残余并恢复原貌;其二,又充实了自己的四十万卷总藏之八千卷楼。
杭州文澜阁为乾隆时期所编《四库全书》七阁之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陷杭州,混乱之时,文澜阁藏书四处散出。丁氏兄弟知情后,不避艰险,每夕往返摭拾文澜阁散出残编《四库全书》总达八百余捆,八千六百八十九册。后又自出资购求到三百余册,但所失尚多。之后,又发起组织抄补所佚《四库全书》,自光绪八年(1882)至光绪十四年(1888)七年中共计抄补残缺者八百九十一种,全缺者二千一百七十四种。共耗工本费五万一千六百缗以上。终于使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原貌。这是丁氏兄弟对祖国文化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令称:“文澜阁毁于兵燹,其散佚书籍,经丁申、丁丙购求藏弆,渐复旧观,洵足嘉惠艺林。”丁氏又据以名其藏书之处曰“嘉惠堂”。
关于丁氏藏书情况,丁丙曾作《八千卷楼自记》。文曰:
光绪十有四年,拓基于正修堂之西北隅地,凡二亩有奇,筑嘉惠堂五楹。堂之上为八千卷楼。堂之后室五楹,额曰:“其书满家”。上为后八千卷楼。后辟一室于西曰“善本书室”,楼曰“小八千卷楼”。楼三楹,中藏宋元刊本约二百种有奇。择明刊之精者,旧钞之佳者及著述稿本,校雠秘册,合计二千余种附储左右。若《四库》著录之书,则藏诸八千卷楼,分排次第,悉遵钦定简明目录,综三千五百部。复以钦定《图书集成》,钦定《全唐文》附其后,遵定制也。凡四库之附存者已得一千五百余种,分藏于楼之两厢。至后八千卷楼所藏之书,皆四库所未收采者也。以甲乙丙丁标其目,共得八千种有奇。如制艺、释藏、道书下及传奇小说悉附藏之。计前后二楼书橱凡一百六十,分类藏储。以后历年所得之书,皆因类而编入矣。于是,松生老人濡笔之而诏兄子立诚,儿子立中兄弟曰:“此吾祖吾父之志,吾兄未竟之事,吾勉成之,小子识之。”并命兄子立本书诸壁,以示后之子子孙孙永保之。(《善本书室藏书志》附录)(www.xing528.com)
由上可见丁氏藏书之富。其藏书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修《四库全书》之底本多;二是多有日本、朝鲜之刊本;三是多名儒宿学所校之善本。见其一家之藏,即略窥中国古籍之一斑。
丁氏书除《八千卷楼书目》二十卷外,还编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丁申另撰《武林藏书录》三卷。丁氏还编刊了《武林往哲遗著》前编五十种,后编十种。《武林掌故丛书》共二十六集,二百零八册。其对杭州文献的整理也是甚有贡献。
丁氏八千卷楼藏书的归宿也优于陆氏皕宋楼。据其后人丁仁记:“宣统初,余家,为司筦者不慎,负公私帑至五亿之多,因举所藏(书)以归江南图书馆。”是今南京图书馆建馆的基础。
丁氏后人也多有成就者。如丁辅之成为著名的篆刻书画家与鉴赏家。其弟丁善之创制仿宋铅字,中华书局曾用之排印《四部备要》。
杭州丁氏藏书印记,主要有“八千卷楼藏书印”、“八千卷楼丁氏藏书印”、“八千卷楼藏书之记”、“嘉惠堂丁氏藏”、“八千卷楼”、“济阳文府”、“泉唐嘉惠堂丁氏收藏善本书图记”、“嘉惠堂藏阅书”、“疆圉涒滩”、“疆圉柔兆”、“甘泉书藏”、“嘉惠艺林”、“钱塘丁氏正修堂藏书”、“善本书室”、“辛酉劫后所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