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绵州李氏藏书,始聚于调元之父李化楠。至李调元又大力搜购传写,并收到周永年的大批藏书,致使其万卷楼成为“西川第一楼”的藏书家。李氏藏书目录,除《西川李氏藏书簿》外,还编有《万卷楼藏书目录》、《赝书录》、《诸家藏书簿》等三种。不意,在嘉庆十年李调元的冤家对头和珅调往川西镇压农民起义军,于乱中火烧了万卷楼,图书除少数被人抢去,大部分化为灰烬,实为川蜀文化典籍之一浩劫。
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德阳)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历任考功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平江知府。罢归,家居二十年,以诵读著述为事。著有《童山诗集》、《童山文集》、《雨村诗话》等数十种。
绵州李氏藏书,始聚于调元之父李化楠。调元所作《石亭府君行述》中记:“府君讳化楠,官余姚日,以川中书少,遍购古今书籍数万卷以舟载至家,造万卷楼藏之。命调元偕己卯孝廉陈祎沄者厘定正伪,分经史子集四门,编书目十卷,名《西川李氏藏书簿》。”另外,其叔父李化樟在外经商,赚得一些钱财,也收购了一部分藏书载归家中,这样,其万卷楼藏书已早有雄厚的基础。至李调元又大力搜购传写,并收到周永年的大批藏书,致使其万卷楼成为“西川第一楼”的藏书家。他的辛勤搜购情形,又在《函海序》中有一段自述。文曰:
余酷有书癖,通籍后薄游京师,因遍访异书,予自校录。得借观天府藏书之副本。每得善本,辄雇胥录之。始于辛丑(1781)秋,迄于壬寅(1782)冬,裒然成帙。余蜀人也,故各书中于绵里诸耆旧著作尤刻意搜罗,梓行者居其大半。而新都升庵之书,就所见已刻未刻者,但睹足本,靡不收入。书成,分为三十函,名曰《函海》。(www.xing528.com)
李氏藏书目录,除《西川李氏藏书簿》外,还编有《万卷楼藏书目录》、《赝书录》、《诸家藏书簿》等三种。
李氏藏书楼本定有训约,一如范氏天一阁,子孙分产不分书。不意,在嘉庆十年(1805)李调元的冤家对头和珅调往川西镇压农民起义军,于乱中火烧了万卷楼,图书除少数被人抢去,大部分化为灰烬,实为川蜀文化典籍之一浩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