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私家藏书史:叶盛箓竹堂及其后裔藏书

中国私家藏书史:叶盛箓竹堂及其后裔藏书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山叶盛为明代前期藏书大家,其后裔子孙守护添益,终明一世成为著名的藏书世家。但生前堂未建成,直到其殁百年后,才由其玄孙叶恭焕建成菉竹堂,移书其中,完成了他的宿愿,并有王世贞为撰《菉竹堂记》。恭焕并且遵循曾祖遗愿于所居故地拓而为堂,用文庄公旧署菉竹堂以榜之,移书其中。叶氏藏书印据诸书目著录,有“叶盛”、“与中”、“菉竹堂”“叶氏菉竹堂藏书”、“叶文庄公家世藏”、“巡抚宣府关防”等。

中国私家藏书史:叶盛箓竹堂及其后裔藏书

昆山叶盛为明代前期藏书大家,其后裔子孙守护添益,终明一世成为著名的藏书世家。

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蜕庵,正统十二年(1447)进士,授兵部给事中,进都给事,擢右参政,督宣府,协赞军务。天顺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成化四年(1468)进礼部右侍郎,转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五,谥文庄。

叶盛生平别无他嗜,独笃好于书。服官数十年,未尝一日辍书。又勤于手抄。如对《司马温公传家集》的搜抄就是很好一例,据其《书(传家集)后》云:“《司马温公传家集》八十卷。六十六卷至终卷,初借录于同年进士浦宗源。广州见司马昌训导,又录得目录至四十卷。今年从大理寺正卿所录补四十一至六十五,始为全书也。夫以余历三人者之家,积二十年之久,而后克成一书,亦难矣!”(见《藏书纪事诗》卷二引录)钱大昕又记云:“叶文庄公藏书之富,甲于海内,虽持节边徼,必携抄胥自随。每抄一书成,辄用官印识于卷端,其风流好事如此。”(《潜研堂文集·江雨轩集跋》卷三十一)其终一生聚书数万卷,欲为堂以藏之,意取《卫风·淇澳》学问自修之义,名曰菉竹堂。但生前堂未建成,直到其殁百年后,才由其玄孙叶恭焕建成菉竹堂,移书其中,完成了他的宿愿,并有王世贞为撰《菉竹堂记》。但他生前已编成《菉竹堂书目》六卷,又自撰序言,谆谆教导后世子孙要善读书,要珍惜书,要体恤其聚书之意。文曰:

夫天地间物,以余观之,难聚而易散者,莫书为也,以余昔之所遇皆是也。今吾书所以为目此也,吾后之人,不可不知也。昔之人有谓名臣子孙以不识字为喜,又或以子孙未必能读书,此不可为不幸者言,吾顾不欲为尔后之人愿之也。书积矣,徒能读之,而不能知其孰为醇疵、得失,懵无所得于其心,不知孰为善而可行、孰为不善而不可行,非书也;得之而不能体之于身,不能见之于行,非书也;或者志于衣服饮食之末,贫则至于鬻书而为之;又甚而或假读书之名,以益其轻薄浮夸之过,使人见之曰:此故读书家不肖子弟,为书之累大矣。彼借非其人,置非其所,与夫所谓聚焉而散,散焉而不复留意者皆过也,亦不可不戒也。……书为册四千六百有奇,为卷二万二千七百有奇。

该书目终因编纂粗简,又因传抄多本,造成真伪纷纭,是非难辨。

他的遗训确也起了一定作用,藏书经百余年五六世无大的变故,裔孙中且继起几位爱书家。首先是五世孙叶恭焕(1523—?),恭焕字伯寅,号括苍山人。嘉靖丙午(1546)举人。他在《菉竹堂书目跋》中说:“焕自曾祖父以来,兢兢自守,训不分书,每知宝爱,虽不能尽披读而体且行之,而所谓为饮食衣服而鬻书者则固不敢也。”恭焕并且遵循曾祖遗愿于所居故地拓而为堂,用文庄公旧署菉竹堂以榜之,移书其中。还“益旁购古文奇帙得数百千卷副之,意未已也”(王世贞《菉竹堂记》)。(www.xing528.com)

七世孙叶国华(1584—?),字德荣,号白泉,官工部。也能拓园增葺,并建立了自己的大树轩藏书。

八世孙叶奕苞(?—1687),字九莱,号二泉。工诗善画,又喜收藏金石文献,也建立了自己的下学斋藏书。著有《金石小笺》、《锄经堂诗集》。

八世孙叶方蔼(1629—1682),字子吉,号訒庵。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在京师以好书著闻,尝积书数千卷,闭户读之,以自奋勉于学,因命其室曰读书斋。”(《尧峰文钞·读书斋记》卷二十二)

藏书真是聚难散易,叶氏藏书到明末“二百年来,子姓蕃衍,瓜分豆剥,难以复聚”(《静志居诗话》卷七语),也终归流散了。

叶氏藏书印据诸书目著录,有“叶盛”、“与中”、“菉竹堂”“叶氏菉竹堂藏书”、“叶文庄公家世藏”、“巡抚宣府关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