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琦万籍堂后裔藏书:中国私藏书史修订版

韩琦万籍堂后裔藏书:中国私藏书史修订版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琦以经学位至将相,诗文并著于世。由此可知,韩琦的第四代又一支的韩侂胄,别建有阅古堂藏书。综观韩氏藏书,自韩琦至韩谔,历经两朝十世,三四百年,中经战乱,散而复聚,衰而再兴,先后在安阳建立了万籍堂、丛书堂,在杭州建立了阅古堂,在会稽建立了经畬斋、种学堂、经训堂等六座藏书室。

韩琦万籍堂后裔藏书:中国私藏书史修订版

韩氏为宋代相州安阳著姓,自韩琦起,四代中三居宰相,一门鼎盛,累世不衰,子孙中或为高官,或为名儒,父父子子相继藏书,绵延宋元两代,是中国早期历时最久的藏书世家。

安阳韩氏显赫于世,从韩琦起。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天圣进士,历官将作监丞、知制诰、枢密使,知扬州、郓州、定州、相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右仆射、司空兼侍中。与范仲淹、富弼齐名,时号贤相。封魏国公,谥忠献。子五人: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安阳韩氏大量收藏图书,步入藏书家之林,亦自韩琦始。韩琦以经学位至将相,诗文并著于世。著有《安阳集》五十卷、《二府忠议》五卷,手编《家传集》六十卷,平时笃嗜经史。关于韩琦藏书,李清臣所作《韩忠献公行状》最早作了记载:“公天资简俭,于图画博弈,凡声伎之娱无所嗜,独喜观书史,昼夜不倦,记览博洽。家聚书万余卷,悉经签题点勘,列屋贮之,曰万籍堂。”(见《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四十八)之后,陆游在记朱敬之的《万卷楼记》一文中,综述北宋藏书家时亦提及说:“予闻故时藏书,如韩魏公之万籍堂、欧阳衮公六一堂、司马温公读书堂,皆实万卷。”(见《渭南文集》卷二十一)

关于韩氏藏书在整个北宋时期,三世相传相聚的情况,元代贡师泰在《经训堂记》一文中,有个简明概括的追述:“韩氏自韩忠献王收书万卷,作万籍堂于安阳里第,其子文定公既增广之,文定公之子申国公益置七千之卷,作丛书堂六库,相传之盛,当时河朔士大夫家号称积书多者罕及之。传四世,至尚书左司公膺胄,始从宋南迁会稽时散失无余矣。”(见《玩斋集》卷七)文定公即韩琦长子韩忠彦(1038—1109),字师朴,历官秘书丞,知瀛州、定州,拜礼部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封仪国公,谥文定。他是韩氏藏书的第二代。上文说他“增广之”,究竟继增了多少,没有明言,少说也该有两三千卷吧。到第三代申国公“益置七千余卷,作丛书堂六库”。到这时,韩氏三代积藏,至少有两万多卷,并建了万籍堂、丛书堂两座藏书屋六个书库,这在北宋雕版印刷初期,一半仍靠手抄传写来说,已是可观的数量,自可列入少数大藏书家之林。至于文定公之子申国公是谁呢?遍查文献,不得其详。文定公有四子:长韩治中奉大夫、次韩澡朝散郎、次韩浩奉议郎、次韩澄宣德郎。据情以长子韩治官职最高,声名最大,生前封为申国公,死后赠官申国公的可能性最大。韩治,字循之,熙宁八年(1075)赐进士出身,历官秘阁校理、太常丞、太仆少卿,知相州。子三人:肖胄、肤胄、膺胄。

韩氏藏书传到第四代时,遭遇战乱,金人入侵,宋室南迁,韩氏子孙亦随之南渡,安阳里第的藏书散佚殆尽。但有文献记载,南迁的韩氏第四代子孙,有两支分别在会稽和杭州又进行了复兴藏书的活动。

据熊克《中兴小记》卷三十四记:“资政殿学士韩肖胄,尝帅浙东,既奉祀,则家于越,与弟直秘阁膺胄尤相友爱。先是家藏书甚富,散于南渡,仅存家集。肖胄刻意搜求,迄复其旧。且明习典故,多识往言前行。”肖胄、膺胄兄弟们在会稽又复聚多少?详情不知,但就其“刻意搜求,迄复其旧”的记述来看,当会有相当的收获。再从他们以后数代子孙皆转入儒业,致力于著述讲学,也应是家有一定藏书推动的结果。

另据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上有记:“韩侂胄的阅古堂图书皆向若水鉴定,此亦贾似道之廖莹中。”由此可知,韩琦的第四代又一支的韩侂胄,别建有阅古堂藏书。(www.xing528.com)

韩侂胄(1151—1207),字节夫。父诚。宁宗时以外戚执政十三年,官至枢密都承旨,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豫国公、平原郡王,进太傅,除平章军国事。与宗室大臣赵汝愚争权,罢斥汝愚,指理学为伪学,兴“庆元党禁”,一时威行宫省,权震宇内,但其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攻金兵败,被政敌乘机夺权杀害,至落到“函首送金”的悲惨地步,韩氏官运,至侂胄发展到顶峰,亦自此一蹶不振。

韩侂胄阅古堂藏书,单有向若水为其鉴定,即可推知所藏之富佳。向若水系吴兴人,钦圣后族,是南宋时期一大图书文物收藏家、鉴赏家。贾似道爱好书画,有著名的图书文物收藏鉴赏家廖莹中做幕客,为其搜罗鉴定,结果收藏了许多奇书名画。韩侂胄又有像廖莹中一样的向若水做幕客,为其鉴定阅古堂图书,阅古堂藏书的珍贵精好,自在情理之中。再加韩侂胄执政十数年,身为太傅,平章军国事,位在左右丞相之上的地位和雄厚财力,其阅古堂图书的收藏数量,也必定相当可观,只是没有明文记载。又韩侂胄死于非命,其财产、图书当是一举被抄没,藏书在手,为时很短,落了个及身而散的结局,这是韩氏藏书第二次的大厄运。

韩琦五代孙,文献失记无闻。自六代孙以后普遍厌弃仕途,转入经儒进行著述讲学,又出现了几位学者文人。像六、七代孙韩冠卿父子,韩宜卿父子,第八代孙韩性、韩忼兄弟以及第九代孙韩耘之,第十代孙韩谔诸人,在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中都有明白的记述。

韩氏藏书到韩琦第八代孙韩忼、韩性兄弟再度兴起,不过这时已经进入元代了。据贡师泰《经训堂记》:“又四世至义行(韩忼字义行)、明善(韩性字明善)两先生,皆以道德文章名于时,聚书复数千卷,作经畬斋。义行之子务德(即韩耘之)君承之,作种学堂,今致用(即韩谔)又取两世之书庋而置之,揭以今名(即经训堂)。历数百年,更十数世而藏书之富,绵绵不绝,吁亦难哉。”

综观韩氏藏书,自韩琦至韩谔,历经两朝十世,三四百年,中经战乱,散而复聚,衰而再兴,先后在安阳建立了万籍堂、丛书堂,在杭州建立了阅古堂,在会稽建立了经畬斋、种学堂、经训堂等六座藏书室。这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极为罕见,堪称历史最久的宋元第一藏书世家。韩氏藏书,终因距今久远,流传今日的宋元古籍中未见丝毫踪影。至于韩氏是否编过藏书目录、印章、题跋诸端更是无从可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