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大脑虽然只有大约1375克,但所能存储的信息和数据的量却是惊人的,它的储存能力简直能与一万台计算机相媲美。人的大脑是个微妙的智能器官,它是由很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且每个细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接,使信息能够得到传递。那么,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储存信息的呢?
关于这一点,著名的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所科学家、多伦多大学生理学助理教授保罗·弗兰克兰博士认为,“人脑的记忆多半是通过海马体进行的,不过,这些只能成为短期记忆,而短期记忆要成为长期记忆,则需要在前扣带脑皮质中得到存储。我们认为海马体和大脑皮质之间存在着活跃的信息交流,这两个区域之间所进行的记忆传递工作能持续数周,甚至在人睡觉的时候也在进行。”
记忆是一种体验的积累,这是我们毋庸置疑的一点,但对于记忆是如何被大脑储存的这一点,我们却并不清楚。不过,神经学专家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解答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这对于我们研究记忆以及开发对于记忆混乱的治疗方案将大有裨益。
从弗兰克教授的总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大脑信息储存的知识:储存近期记忆的是海马体。而长期记忆是在前扣带脑皮质中得到存储的。
那么,什么是海马体?
所谓海马体,又名海马回、海马区、大脑海马,主要负责学习和短期记忆的储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信息如某件事情、某人的电话号码或者地址等,都会被存入海马体中成为短期记忆,而当这些信息被重复记忆的时候,就会自动转入大脑皮层,成为长期记忆。
可见,在记忆的过程中,海马体充当的是转换站的角色。当我们大脑的神经元接收到信息时,它们会把信息传递给海马体。如果海马体有反应,神经元就会形成持久的网络,但如果海马体没有做出反应,那么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会自动消失。
记忆的生成包括了两个过程:第一个是新记忆的形成,神经细胞之间的加固就是包含其中的;而另外一个就是回忆,在这一过程神经细胞或者神经细胞网络会被重新激化。随着人脑的发育成熟到老化,人脑的神经网络也逐渐改变。
新记忆的形成,一开始主要是靠海马体的神经细胞网络来完成,到了记忆后期,则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了。(www.xing528.com)
人脑的思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化思维,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另外一种是模糊性的思维。是人脑归纳能力的表现。
对于任何人,每个小时大约都有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故障,一年内有近900万个神经细胞丧失功能,即使如此,我们的大脑也没有瘫痪,而能继续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脑有足够的“后备军”。一些神经细胞发生故障,另一些“备用”的神经细胞能马上顶替上来。
从人脑的工作原理中,科学家们获得了启发,从而发明了现在人们熟悉的计算机。可以说,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具有非凡的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最快的计算机在1秒钟内能完成上亿次运算,这样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过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计算不可能达到的,且计算机还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觉和思维功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正因为这样,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称为“电脑”,而且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总是按照人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的。在这些程序中,人要为计算机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安排好计算机该如何作出反应。一旦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计算机也会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最初,计算机的体积很大,它的元件和人脑细胞的数量一样多,每个元件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耗能为0.1瓦;众多的元件组装起来,其已经是1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了,是大脑体积的600万倍,它所需要的能量高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现代化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因此,尽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非凡,神通广大,在某些方面远胜于人,但人脑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
总的来说,我们的大脑对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信息是通过分门别类来存储的,譬如物体和人脸就属于不同的类别,分别被存储于不同的脑区。记忆其实就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结形态。不过要储存或抛掉某些信息,却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是由人脑中一个细小的构造——海马体来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