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30日英国政府批准了海军部拟制的同德意进行战争的计划。该计划也估计到日本今后可能会积极参与这场战争。
在英国的这个计划中,把保护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置于首要地位。它被称为“头等重要”。因为对海上交通线失去较长时间的控制就意味着带来一场“迅速而彻底的灾难”。
对英国来说,地中海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因为英国来自波斯湾的油船和大部分来自印度和远东的商船都要经过地中海。由于意大利有强大的海空兵力,英国要利用地中海的航道看来已无可能。因此,英国人在该作战计划中决定,来自波斯湾和远东的商船准备绕过好望角驶向英国。尽管这样,有力地控制通向地中海西部的直布罗陀海峡和红海东部的通道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领直布罗陀海峡除了具有封锁意大利的作用外,还关系到大西洋南北航道的安全。
按照上述计划,从1940年春开始英国商船都是绕好望角航行的,尽管当时意大利仍采取中立态度。1940年6月法国的战败给英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利益带来了不利的后果,致使法国海军被剔出同盟国。英国海军部认为有必要将海军兵力从东地中海地区撤出,而集结在直布罗陀海峡。为了保护大西洋的重要通道,英国海军部作出了上述决定。在失去法国海军之后,英国除了只能在大西洋执行主要任务外,已不可能始终将地中海控制在自己手中。但丘吉尔却对此加以干涉并阻止这一决定的执行。他承认海军部所阐述的各种理由,但同时又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会丧失马耳他和埃及。
英国所采取的全部措施使邓尼茨们看清了英国对地中海问题的基本态度。而轴心国却根本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项意大利和德国统一作战的协同计划,也同样没有为在地中海作战拟定计划。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参战。从以下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意大利没有制定在地中海作战的战略方案。按理意大利应首先确保它在北非的阵地的安全,并使这些阵地向西和向东扩展,因为它们是意大利本土漫长海岸线的屏障。从这些阵地出发可从海上,特别是从空中对英国在地中海的东西航道实施袭击,甚至还可向埃及和为英国提供重要石油补给的近东地区进击。
巩固和扩大意大利在北非阵地的先决条件是意大利海军公开攻击在地中海的英国海军,特别是封锁马耳他岛,因为它是英国的海、空基地,威胁着意大利对北非的补给线。从兵力数量上看,意大利的海、空军是能够胜任这些任务的。
然而意大利军队领导却没有去追求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仍试图在法国南部寻求战果。直至1940年9月意大利才开始从利比亚向埃及发动了一场软弱的攻势,而且进展不大。与此同时,意大利人又从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起进攻。同样,这次进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1940年12月当英国在利比亚发起反攻时,意大利遭到了惨败,丢失了昔兰尼加。
意大利海军和潜艇部队所发挥的作用并非像它的朋友和敌人所预料的那样有效。他们没有采取进攻措施对付英国海军。在与英国海军的所有交锋中均未取胜。庞大的意大利潜艇部队在地中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取得的战果却很小。相反,在该海区的英国潜艇却战绩斐然。
1940年9月,德国雷德尔海军元帅根据海战指挥部的两份备忘录向希特勒提议,德国应把战争的重点移到地中海(当时海战指挥部尚不知道希特勒打算在明年动用陆军和空军进攻俄国的企图)。其目的是,使近东国家处于轴心国的控制之下。陆军和空军可以协同意大利军队共同打击主要的敌人——英国。但雷德尔并没有让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潜艇为其提供援助,因为德国海军的任务在大西洋这个主战场上。
北非的战局继续朝不利的方向发展。在1940年底1941年初的冬季,由于英国的进攻,意大利面临被逐出北非的危险。这时意大利才接受希特勒给他们提供几个德国师的援助,而在1940年意大利曾拒绝这种援助。1941年2月隆美尔到了利比亚,发动了一场猛烈的进攻,将英军逼退到埃及边界。在这个目的达到后,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出于对补给问题的担心而令其适可而止。这种忧虑是有充分根据的。英国人对隆美尔在进攻中的弱点很清楚。他们首先从马耳他用飞机、潜艇和水面舰艇袭击意大利驶往非洲的补给护航运输队。意大利人无力从海上对这支运输队提供充分的支援。当初在对非洲采取行动之前意大利没有封锁马耳他,现在只能自食其果。对此德国海军总司令部的联络官魏希奥尔德海军将军曾反复指出过。此外,意大利海军没有在战争爆发时立即对兵力薄弱的英国海军进行攻击,现在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对护航运输队仅采取防御性的保护措施解决不了确保通向北非的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问题。这也是由于对希腊的进攻使意大利海军的兵力消耗过多,运输负担过重、兵力分散以及油料不足所造成的后果。(www.xing528.com)
从1941年7月起,驶往北非的意大利舰船每月被击沉或击伤的总损失量达70%。隆美尔陷入补给不足的困境。非洲军危在旦夕。此时,希特勒进行了干预,他命令海军把德国潜艇派往地中海。1941年9月底,第一批6艘原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11月初又有4艘潜艇前往。这批久经考验的潜艇及其艇员们刚一出现在地中海就立即大显身手。1941年11月13日U-81号潜艇(艇长古根贝格尔海军上尉)在直布罗陀海峡以东海域击沉了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11月25日U-331号潜艇(艇长冯·蒂森豪森海军上尉)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击沉了英国“巴勒姆”号战列舰。12月14日U-577号潜艇(艇长保尔森海军上尉)在亚历山大港以西海域击沉了英国“活雕像”号巡洋舰。
除了调动潜艇部队,希特勒在10月底还下令把德国第2航空队(凯塞林元帅指挥)调到地中海。第2航空队的任务是在受威胁最大的西西里海区夺取制空权。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马耳他岛这个英国用作袭击意大利护航运输队的基地险些被封锁。由于第2航空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的作战舰艇,再加上德国在特里波利斯前沿的布雷以及意大利人操鱼雷突入亚历山大港,造成了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大量伤亡,凡此种种几乎使英国中断了对为非洲军提供补给的海上交通线的袭击。于是本来因补给品不足而在1941年底几乎被逼退到原来出发阵地的隆美尔部队,在1942年1月又可以发动一场新的攻势了。地中海中部的海空态势明显地向有利于德国的方面转化。
当然把潜艇从大西洋抽调到地中海必然会大大削弱进行大西洋战争的兵力。但邓尼茨认为这在所难免,因为德国非洲军的危险必须解除。1941年11月22日,邓尼茨接到了海战指挥部下达的关于把全部前线潜艇重点投入到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海区的命令。其理由是:
1.根据英法在法国-北非登陆的情报以及英国在北非的攻势,整个地中海和意大利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就直布罗陀海峡对战争的影响而言,它对于这种局势的继续发展以及扭转危机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里是敌兵力东往西来的必经之地。
2.当时的形势和占领地中海对整个战争的作用都迫使德国的潜艇战要形成有力的重点,直到形势有根本的好转。
根据海战指挥部1941年11月29日的指示,15艘潜艇在直布罗陀海峡两侧、10艘潜艇在东地中海长期待机。要不断地满足这个要求就意味着要准备数量较多的潜艇,因此有可能将前线的全部潜艇都用上。这样一来,大西洋主战场的作战就得停止。
英国马上意识到了德国部署的变化,在第一批德国潜艇进入地中海后,英国人立即于1941年9月底从大西洋抽调兵力以加强直布罗陀海区的反潜力量。这样,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和以东海域活动的德国潜艇就不能露出水面,它们几乎一直处于水下状态,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这样一来潜艇的视界就小得多,发现来往商船的可能性也就大为减少。实际上潜艇在部署于这一海区的整个期间都没有发现东、西方来往的商船。潜艇处于静止的水下状态时,只有当商船偶尔从其旁边驶过,潜艇才有可能对其实施袭击。
此外,德国还损失了一些潜艇。第一批在9月份驶入地中海的4艘潜艇在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时没有受到损失。而第二批潜艇中就损失了1艘潜艇,原因是英国在此期间加强了反潜兵力。以后到达地中海的潜艇中又损失了3艘,有5艘被航空炸弹所重创,被迫放弃穿越直布罗陀海峡的行动,而返回比斯开湾基地。这样损失和受伤的潜艇约占全部被派遣潜艇的33%。
面对敌人的这种抗击,要把集中在地中海的潜艇重新撤回大西洋是相当困难的。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而流向地中海的一股经久不息的海流(紧靠海岸的逆流不算)也是很强的。当然这有利于潜艇进入地中海,因为这时潜艇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可从水下顺着这股海流进入地中海。但是,这股海流对潜艇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西进入大西洋却非常不利。为了在夜间凭借黑暗的掩护让潜艇从水面迎着这股逆流驶向大西洋,这在当时的战争情况下耗费的时间太长。由于敌侦察发现潜艇的可能性很大,潜艇不得不采取水下航行。但是这种航行在海峡中部几乎难以进行,因为海流猛烈地把潜艇推向地中海,在这种条件下海峡两侧的导航也是相当困难的。
英国人感到十分高兴:“尽管如此,德国潜艇不仅在新的战场遭受了重大损失(11月和12月被击沉的潜艇不下7艘),而且由于它们撤离了大西洋而大大减轻了我们在这个生命攸关的战场上的负担,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德国海军总司令部下令把潜艇调往地中海时并不知道日本在12月7日发动进攻的企图。因此它没有预料到一个新的盟国会给意大利很大支持,以解轴心国在非洲的军队之围。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德国潜艇的转移是否对德国有利,这是值得怀疑的,特别应考虑到,潜艇转移到地中海,大西洋的攻势必定会减弱这一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