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24日,意大利海军提议派遣大批潜艇在德国的指挥下参加大西洋战役。鉴于邓尼茨方潜艇数量欠缺,经请示海战指挥部后邓尼茨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7月25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部给意大利海军指挥部回电,对此建议表示同意。
此后不久,意大利潜艇部队指挥官帕罗纳海军上将到邓尼茨处。他和邓尼茨商定如下:
1.总的作战指挥、整个行动的控制,战区的划分和协同作战样式的确定均由德国潜艇部队司令负责。
2.在这个统一的高级指挥部内,意大利潜艇部队指挥官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职权。意大利潜艇部队不应只有受意大利人指挥的这种感觉,而且事实上也应如此。
此外,邓尼茨们还商定了另外一些措施,如让意大利潜艇艇长乘德国潜艇去远航,在邓尼茨们的波罗的海潜艇训练支队受训等,以便意大利人熟悉和了解大西洋的情况以及德军的潜艇机动战术。
意大利把波尔多港作为大西洋沿岸的潜艇基地。为便于两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帕罗纳海军上将把意大利海军军官塞斯蒂尼派到邓尼茨的参谋部,而邓尼茨把曾当过艇长和支队长的勒辛海军少校派往帕罗纳的参谋部。
为了熟悉大西洋的情况,意大利潜艇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即驶往亚速尔群岛海区。尔后有27艘潜艇从亚速尔群岛海区出发,先后到达它们的新基地——波尔多港。他们也像德国的潜艇艇员一样是经过专门挑选的。
意大利潜艇部队经过首次对亚速尔群岛海区适应性试航后,于10月初开始与德国潜艇一起在北海峡以西的主要航运区活动。邓尼茨把意大利潜艇部署在德国潜艇活动区的西面和西南面,因为那一带英国的空中警戒兵力薄弱。但愿他们在那里对侦察行动有所帮助,以实现邓尼茨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增加耳目”的愿望。
但是,在1940年10-11月的8个星期中意大利潜艇部队的活动使邓尼茨大失所望。意大利潜艇没有一次能引导德国潜艇去截击敌人,他们对敌情的报告不是不准确,就是太迟了,使德军既不能对敌发动攻击,又不能与敌保持接触。当德国潜艇发现了敌人的行踪,与敌保持接触并引导其它潜艇围而攻之时,意大利潜艇却不能及时赶到参加协同攻击。
看出德、意潜艇战绩的差别非常大:1940年10月10日至11月30日意大利潜艇在同一作战区的出航日为243天,在这期间它们击沉一艘4866吨位的商船,平均每天的击沉率为20吨位。在同一时期和同一海区德国潜艇的出航日为378天,共击沉商船80艘,达435189总吨位,平均每天的击沉率为1115总吨位。
意大利潜艇的作战效率如此低下的原因在哪里呢?原来,意大利潜艇部队在战前只按陈旧的潜艇战传统观点进行训练,例如把单艘潜艇配置在预定海区,在那里等待目标,然后在水下发动攻击。潜艇上精良的火炮武器是用来攻击敌沿岸基地目标的。它们很少像德国潜艇那样长年进行机动作战训练。它们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不善于日以继夜地隐蔽地与敌保持接触,不能充分利用最大视界来发现敌人,缺乏以编队追击敌人的顽强性,不会预先占领攻击阵位,以便乘夜暗用快速的机动战术在水面攻击那些有兵力掩护的作曲折运动的瞬息万变的敌护航运输队。
意大利潜艇部队在训练方面的这些缺陷并不是靠几个星期就能补救的。另外意大利潜艇在设计方面也没有预先考虑到与护航运输队进行机动作战的问题。德国潜艇的设计原则是:指挥塔要尽量矮小,要尽可能不被敌发现。指挥塔的最高点就是瞭望哨的望远镜,这样瞭望哨可在指挥塔刚一露出水面时就能先敌发现目标。意大利潜艇的指挥塔又长又高,无论是昼间还是夜间侧影都很清楚,而瞭望哨却设置在高大的指挥塔下面。
除此之外,意大利潜艇在指挥塔里没有安装柴油机通气管,这就是说它们在水面航行时必须打开指挥塔舱口,使柴油机获得必要的空气。这在地中海风平浪静的气象条件下一般不至于有什么问题,但在大西洋上却不行,因为汹涌的海水会通过启开的舱口进入艇内,损坏内部技术设备,尤其是重要的电子设备。
为了弥补以上缺陷,帕罗纳海军上将想尽了办法。他把艇长派遣到波罗的海接受德国海军的训练,并参加打击敌护航运输队的演习,希望以此来提高各艇长的作战能力。为了使潜艇适应新的任务需要,他让波尔多港船厂尽快改建潜艇指挥塔。这项工作意军费诺海军上校来负责,后来指挥塔变得矮小了,并装上了柴油通气管。
根据上述经验教训,邓尼茨不得不暂时放弃与意大利潜艇部队时协同作战的打算。邓尼茨那“增加耳目”的愿望又一次化为泡影。
在征得帕罗纳海军上将的同意后,邓尼茨把意大利潜艇部署在德国潜艇作战区的西南和南面进行独立行动。在那里一些意大利潜艇袭击单艘商船颇有成效。(www.xing528.com)
在1940年12月到1941年2月的几个月中德国作战潜艇的数量继续下降,有一段时期大西洋上只有18艘德国潜艇参战。其中与敌接触的只有三分之一,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6艘,有时甚至只有3艘。这样,整个潜艇部队中只有120-240人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强国——英国作战。邓尼茨将潜艇的舷号编到U-570或U-820,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军拥有相应数目的潜艇,这样做旨在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使其难以发现德军潜艇数量不足的弱点。
在北大西洋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机关搜索敌护航运输队的“耳目”越来越少。这时,意大利在大西洋部署了较多的潜艇部队,共有25艘潜艇。
鉴于单艘意大利潜艇在德军作战区以南海区所取得的战绩和它们在这期间进行的训练,促使邓尼茨在1941年2月打击敌护航运输队的战斗中试图重新与意大利潜艇部队进行直接的协同作战。1941年2月18日邓尼茨命令意大利潜艇部队向北运动,向位于冰岛以南海区的几艘德国潜艇靠拢,使潜艇阵位向南延伸。
至5月初,双方的战术协同告一段落,其成效仍然是出乎意料的少。虽然意大利潜艇部队也击沉过几艘单独航行的商船,但在搜索和打击护航运输队方面却帮不了什么忙。与德国潜艇相反,在这方面它们毫无作用。因此,它们不宜与护航运输队作战。
所以,邓尼茨在5月5日作出决定,德意两国潜艇部队在北大西洋不宜协同作战,今后也是如此。5月15日邓尼茨和帕罗纳海军上将商定将下列海区作为今后意军的作战区:
1.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海区,
2.德国作战区以南的北大西洋海区,
3.弗里敦附近的海区。
在这些南部海区,一些意大利潜艇在独立打击单艘商船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尤其是后来在加勒比海和巴西沿岸海域,它们更是大显身手。这些战果与同一时期德国潜艇在这些海区取得的战果不相上下。表现突出的意大利艇长有:瓦谢洛·加扎纳海军中尉,隆戈巴尔多海军上校,卡尔洛·费奇阿,科萨托、焦万尼尼和隆加内西-卡塔尼海军上校。科萨托和加扎纳曾荣获骑士铁十字勋章。科萨托曾击沉16艘商船,总吨位达86438吨。加扎纳曾击沉11艘商船,总吨位达90601吨。
意大利潜艇在大西洋中部和南部海区的独立作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但在气象条件复杂的大西洋北部海区打击敌护航运输队的战斗中情况却截然相反。究其最终原因,这可能是是意大利人的性格及其军人素养所造成的。他们很善于猛打猛冲,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对敌攻击时比德军还勇敢,而德军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会控制自己的激情。如在一次海战中,在博尔盖塞的指挥下3枚意大利人操纵的鱼雷闯进了亚历山大港,击中停泊在该港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皇”号和“勇士”号战列舰,使其受到重创。另外,意大利潜艇“托维切利”号、“加利莱”号和“费拉里斯”号在自沉中也表现出非凡的献身精神。以上这些事例足以证明意大利潜艇部队在对敌作战中的英勇气概。
然而,在打击护航运输队的战斗中,为了完成这种耗神费力的作战任务,不仅要有勇敢的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善于日以继夜地监视敌人的动向,不得擅自发起攻击,要持续地在敌护航运输队附近活动,等待其它潜艇到来,以实施夜间协同攻击。
邓尼茨认为,德国人所具有的顽强的坚持能力远远超过意大利人。
对于在北大西洋执行搜索敌护航运输队这个艰巨的重要的任务来说,意大利潜艇作用甚微。
因此,在新潜艇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服役的情况下,邓尼茨尽力不让德国在北大西洋的潜艇数量有所下降。因此,在1940年下半年,邓尼茨就没有按上级的决定把北大西洋的潜艇派往南大西洋。另外,邓尼茨还拒绝把一大批潜艇从大西洋调往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去执行一些次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