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表达中,常常把几年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压缩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讲述。时间的压缩,其实是为了让矛盾更突出。让·爱浦斯坦说:“加快时间的进程可以赋予画面生机,并使它抽象。减慢时间的进程则使画面显得平静、具体。因此,单是通过压缩或延伸时间,就可使画面从抽象转为具体,或从具体转为抽象。”[19]
电影《生死大营救》开篇就是准备营救工作,其实比触目惊心的灾难更让人心急如焚的,就是瓦子堡七号矿井被埋,其中有九名矿工生死不明。在灾情发生之后,县委何开民书记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上部署了防洪救灾行动。随后,他还亲自赶赴现场,与严锋市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郝局长和谢川县杨国强县长一起,成立了救灾临时指挥部。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争取时间,救出井下的矿工,因为井下封闭的空间氧气有限,可是,矿长张德雄却畏罪潜逃,这就给营救工作带来了困难,因为救援人员找不到准确的井口位置;面对这样的情况,指挥部就不得不先从清理淤泥和修通道路开始。可是,由于没有电力机械的帮助,武警官兵的救援行动进展得十分缓慢。这使得井上的救援人员心急如焚,而井下的九名矿工也开始恐慌,救援工作在这种焦急的状况下进行了三天。这三天时间,井下的矿工身体和精神上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没有食物、没有水,他们面对的是人性的挑战;而对于救援人员来说,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争取时间,解救井底的工人,郝局长提议,由小绞车清理井口淤泥;然而刚开始没多久,绞车钢丝就被拉断了,使得救援行动被迫停止。最后,还是警方将张德雄带回营救现场,并且让他亲自操作钻井,直通被埋矿工所处的井面,终于发现了被埋五天的矿工。九名矿工先后被营救出井,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脱离生命危险。
整个影片都是在紧凑的节奏中进行的,为了救助井下的矿工,必须争分夺秒,而在矿井下也意味着矿工们没有任何退路,在井下的时间越久,氧气和食物就越少,生还的几率也就越小。影片用封闭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将每一个观众的心都紧紧抓住。
同样的,电影《紧急迫降》也是要在机油消耗完之前作出救助处理。在这期间,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机组人员亲自下去用工具捶打起落板;飞机紧急降落,企图用重力将起落板击出,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在机油快要消耗殆尽的关头,终于作出迫降的决定,但是这个行为却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对于机长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巨大的压力下,机长不负众望,最终迫降成功。影片开始与时间竞赛。在影片中,主要人物被安排,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困难,才能最终获得胜利。这个胜利不仅是结果上的胜利,还包括时间上的抢先。(www.xing528.com)
同时,电影中也常常会出现时空交错的现象;故事是有限的,故事的时间也都是在很短的跨度内的,但影片的空间和时间却是相对开放的。有限的故事时间和放映时间,极大地扩充了影片的时空向度,但也是对叙述者极大的考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叙述者的叙事伦理,当代中国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将主要的叙事力度都放在了人性关怀和道德伦理上。
中国电影始终遵循着传递中国传统伦理的任务,对空间和时间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完成对伦理的传递。要让中国电影既能在视觉和情节上吸引观众的眼球,又能注重形式的表现,给观众留有思考的余地,就必须在叙事策略上作出创新。首先,选取具有很大冲突题材的事件作为故事原型;其次,在形式上也要加入具有现代气息的娱乐表现,比如幽默的人物对白。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不长期沉浸在悲痛中,而是注意悲喜的结合,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