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电影内容还是电影传播者本身,都是置身于大的社会环境之中,无法摆脱外界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甚至传播者的价值观念和把关原则也都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左右着“把关人”做出选择和决断。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类型,进行内容生产,并以内容的形式和社会产生关系,形成了电影传播独有的生态环境。
随着电影本身和媒介的变化,传播环境也会随之改变,这里的传播环境指的是对电影传播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事物的总称,包括影响电影传播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因素。如果更为细致地进行分类,电影传播者和受众的文化背景、所处的环境、组织结构、制度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电影传播者对于电影的把关。总之,“传播环境”对电影“把关人”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背景环境的制约作用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着电影的主体、内容、意义表达的选择和设置,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相同的文化背景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意义进行接受和理解。文化背景是一个具有宽泛意义的概念,可以包括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甚至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等元素,直接影响和控制传播主体对电影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创造,以及对意义表达的方式,并且可以从内容上具体体现出来。
在动画电影中,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受到全世界受众的赞誉。与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不同,宫崎骏的电影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外,还有对文化意义的解读,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了人文性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作品更成为日本的文化象征。
宫崎骏电影的意义表达受到了其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这些也都或多或少的在他的作品中得到表现。在宫崎骏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飞行器和飞翔的执着,这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分不开,因为伯父开了一家“宫崎飞机”的公司,让他从小就接触并且迷恋上了飞行器。
电影《龙猫》更是映射出了宫崎骏童年的一段经历和感悟。宫崎骏读小学的一段时间住在乡下,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以后领悟到了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也成为其作品表达和思考的主题。由于宫崎骏的母亲得了肺结核,卧床9年,《龙猫》就是在表达那一段缺少母爱的日子,表达了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酸涩但又美丽的经历,也是宫崎骏对这一段时光的眷恋。他通过对龙猫这个形象的刻画完成了这个意义的表达,一方面,龙猫是自然界的精灵,给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惊奇;另一方面,龙猫只存在孩童的眼中,是对童年的眷恋。在起笔设计龙猫的时候,宫崎骏对龙猫代表的意义进行过这样的描述:龙猫是被遗忘的东西,是不被注意的东西,是以为已经消失的东西。而宫崎骏却坚信这些其实都还活着,并且带着这种执着寻找那些遗失在童年中的美好。
除了早期的生活经历以外,宫崎骏的影片更是深受日本民族文化的多方面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和保护家园、环境有关,《风之谷》《龙猫》《魔女宅急便》都表达了森林和生存栖息地的关系。日本知名的哲学家和日本思想史学者上山春平先生提出了“日本深层文化论”,将日本文化分为三层,并在其代表作《照叶树林文化——日本文化的深层》中提出日本文化中最为深层次的表现就是日本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尾佐助先生的照叶树林文化。宫崎骏受到中尾佐助“照叶林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地表现人和自然、树林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尾佐助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将西起喜马拉雅山麓东至日本呈带状分布的照叶林(即温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作为一个总体的文化圈进行考察,认为日本在进入以改造和加工自然为基础形成的水田农耕文化之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照叶树林文化’曾经是最主要的文化形态。这个学说给宫崎骏提供了一个超越国家、民族的历史坐标,从此他展开了关于凝结生命之源的森林的艺术想象与创造,森林作为自然的表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核心的意象。”[2]
除此之外,宫崎骏影片对于主题的选择和日本是一个神道国家有很大的关系,在日本社会中,人们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更是充满了各种神怪:猪神、树神、白狼神等,这些就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体现,宫崎骏也在通过人与神的关系表现,来审视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再认识。
(二)民俗文化的影响
民俗文化又可以叫作传统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一个总称,也可以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不同的群体,民俗的形态和表现完全不一样,民俗文化更是能够表现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态。所以,民俗文化也成为群体文化传达的一张名片,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媒介,电影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着民族文化习俗,也让电影带有了文化色彩。
民俗文化在电影中的表现,一方面,要考虑在该民俗文化之外的“他者”能否正确理解其意义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电影传播者的创作又会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电影传播者在满足“他者”对于异族民俗文化的好奇之后,还要考虑如何运用民俗文化召唤本民族的民族聚合力,这种聚合力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的文化深层次的向心力。民俗文化比较表象的意义内涵,可以直接而简单地给受众带来“集体无意识”层面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文化认同,让受众感受到那种漂浮于生活和压力中,但是没有办法忘记和摆脱的最原本的文化习俗,这就是一种民俗文化中“自我”的力量表现。
电影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陌生化的特点,受众更加愿意选择在电影多元的内容中找寻和自身一致的感受、情感,从而重新审视“自我”,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批判和反思,也可能是一种认可,经历过这个过程以后,再对这些文化习俗进行继承和宣传。这是一个大众传播转换为人内传播的过程,从把关者的角度来看,电影传播者要充分利用这个转换和内化的过程,将民俗文化映衬于整个故事内容当中,将电影作为一面以正衣冠的镜子。
首先,电影传播主体的把关作用体现在对于电影中民俗文化的伦理把控。电影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其中可以看到很多未知的、新奇的民俗文化,受众对其的接受和认知,都来自于编剧和导演,也就是传播主体的意志。传播主体选择表现什么样的民俗文化,以什么样的手段进行表现和传达,都是“把关人”角色的体现。在对民俗文化的表现上,电影艺术不可避免地会加入艺术表现手段,会让原本的民俗文化变了模样,这无关真实和虚构,只是来源于电影艺术的特性。但是,电影画面和声音模糊性的处理方式,会给受众带来接受和理解上的偏差,误以为真实环境和媒体环境所塑造出的形象具有差异性,并且有可能造成对真实世界中民俗文化的误识。
在新民俗电影中,传播主体会有意的对一些民俗文化中的陋习进行过分的表现,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是一种正常且被常用的处理方法,但是从电影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者过分强调的内容会强化受众的接受,让受众产生某种不实的判断,从而对某个群体的文化造成误解,不利于文化传播。这些内容都涉及电影传播伦理,传播主体应该将其作为“把关人”进行把关的原则,在保证电影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之上,在创作之初确立对于民俗文化有效的表达方式。
其次,电影传播主体的把关作用体现在对于民俗话语权的表现上。在各种电影题材当中,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对民俗文化的表现,但是,很多时候只能称其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元素,是对其他故事内容的辅助,尤其是在宏大叙事的电影中,民俗文化就像是一个背景。对于电影叙事来说,民俗文化的运用更多的是可以起到符号化的作用,可以表达电影的主题和更为深层次的意义,所以,电影传播应该让民俗文化具有表达的话语权,而不仅仅只起到道具和背景的作用。这一方面,可以推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电影叙事,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还是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为例,在其作品中对于日本民俗文化的表现尤为清晰。首先,是“猫”这个动物的频繁出现,“猫”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就是交代文化背景的作用。西方文化中,猫是一个可以和巫术、魔法联系在一起的动物,女巫的身边也常常会有猫的身影。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中,琪琪就是一个拥有一只黑猫的小女巫。也有一种分析认为,动物也具有两面性,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也是充满了未知和复杂性的,所以,猫的形象充满了日本艺术家的作品。(www.xing528.com)
猫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可谓频频出现,甚至可以作为人类和幻界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影片《侧耳倾听》中,圣司口中的胖猫,坐着地铁将地球上所看到的点点滴滴带到了有着地球屋的梦幻街;《龙猫》中的龙猫和猫巴士成为姐妹俩与神秘的自然界紧紧联系起来的渠道。
除了动物形象以外,宫崎骏的另一部作品《千与千寻》更是将日本的民间神话和民俗文化充分表现出来。日本人崇拜水,对沐浴有着一种文化上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洗澡沐浴就是人文风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宫崎骏也曾表示,影片《千与千寻》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他小时候曾经去过的一间温泉浴室。在电影中,宫崎骏将这个浴室设计成了一个各路神仙洗澡的场所,其中的各种摆设、陈列、人物的服装造型都表现了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和日本的民俗风情,让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空间和条件。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世界领域上的热卖,也让日本民俗文化得到了有力而广泛的传播,让受众了解到了日本的民间神话、风俗习惯,展示出了神秘的日本文化。
(三)社会现实的渗透
电影内容的来源离不开社会现实的渗透,现实主义的电影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映射。在世界电影史上,对于现实主义电影的探索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就已经出现。当时的法国电影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先锋电影运动的创新和实验精神,加之有声电影的出现,让电影的语言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增加了电影的表现力。于是,有一批电影艺术家开始将表现现实和诗意联系在一起,用法国人特有的浪漫语言讲述故事,也表现出了法国电影先进的思想。
随之应运而生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实现了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后,美国电影再次冲击法国电影的背景下,又受到欧洲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现实主义来源于法国电影的传统表达观念,而诗意的表达是传播者对于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基础之上,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开始在世界历史上大放光彩。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大多表现的都是悲剧,将视角放在法国的现实生活的状况,特别是底层人民,基本上采用实景拍摄的方法,运用长镜头和深焦距镜头,而且表现的手法细腻、富有诗意,演员的表演也十分自然、朴实,能够反映人物正常的生活状态。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创作高峰持续了将近6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拍摄了大量揭示社会黑暗,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影片,所以,也被称之为“黑色现实主义”。
除了法国,苏联也诞生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国家对电影大力支持,使苏联电影得到快速发展,电影受众也不断增多,电影院的数量一度超过美国;再加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给电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也出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在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之下,意大利电影只有三种样式:第一种是宣传政治思想的“政宣片”;第二种是粉饰现实,表现上层阶级生活的“白色电话片”;第三种是为了逃避拍摄前两种形式的电影而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书法派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一改之前电影创作的弊病,将题材定位于表现人类对生存问题的思考:反对战争、反对饥饿、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在形式上,强调电影的纪录性,电影叙事的方式更加趋于新闻报道的形式,而文学性、戏剧性被忽略;大量运用长镜头和实景拍摄,在“新现实主义”的作品中,长镜头的使用不仅在于记录性和真实性的体现,更成为了空间表现的手段,也成为影片样式和风格的独有表现;使用非职业演员,为了能够充分地突出现实主义的特色,“新现实主义”电影否定演员明星化,电影中演员进行的表演都来自于生活,选择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进行表演,甚至运用方言表演,让角色不会被固化。在电影的结构形式方面,电影传播者追求最为简单和质朴的结构,不使用闪回和倒叙的表现方式。
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印证了电影对于表现社会现实的热衷和优势,当然,并不是只有现实主义的电影才会被社会现实所影响,所有类型和题材的电影,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现实的影响,传播者的创作更会受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和作用。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很多作品都触及当时人类面临的种种话题。对于生态的表达,更是成为其作品永恒的话题。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文明的威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就成为了宫崎骏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的核心内容。
在影片《风之谷》中,人类文明侵蚀了赖以生存的居住地,“腐海”给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污染过后可怕的生存空间;但是后来发现,在“腐海”的底部有一片纯净的森林。影片想要表达的是人们要看到追求工业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会让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另一部影片《红猪》更是反映了作品创作时日本的社会背景。在作品创作时,正值海湾战争爆发,宫崎骏用这部影片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日本遭受金融危机,经济长期不景气,旧的社会体制难以改变,社会、政府和民众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众处在迷惑的状态之下,这些冲突和矛盾都表现在“红猪”波尔戈的身上。
另外,宫崎骏的很多影片关注成长,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迷茫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比如,《侧耳倾听》《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等影片都以日本的现实社会为创作背景。
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工具,在娱乐的同时更加承担着一种责任,这也是电影主体作为“把关人”所关注的问题。电影中不乏暴力、色情的画面,不能一味追求商业电影的盈利,而忽略了电影的文化属性,“把关人”就要在当下商业电影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将一些健康清新、积极向上的作品提供给观众,让电影能够承担起文化宣传的重任。“把关人”应该考虑到电影不仅仅是追求娱乐感官层面的感性的观影体验,还要注重作品文本层面的理性思考,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提高电影的人文高度;在关注电影娱乐性表达和票房收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人类生存命运和个体的存在价值的表达,让影片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