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传播中的把关对控制效果的比较

电影传播中的把关对控制效果的比较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传播的把关模式是和电影大规模生产,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组织体系的产生相适应的。制片人的把关体现在对于电影每个环节工作者的具体工作进行把控,把控的标准就是能够实现电影最终的商业价值。所以,“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实际上是两种代表不同把关标准和审美倾向的制度,也体现在电影传播中,电影传播者的不同对于电影把关的原则不同。电影先锋运动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在此时就是“把关人”。

电影传播中的把关对控制效果的比较

电影传播的把关模式是和电影大规模生产,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组织体系的产生相适应的。电影在被发现之初,就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探索,而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对电影的制作也是一种作坊式的电影生产,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都不够成熟,更没有一个完整的电影营销、推广模式和院线体制。在此时,扮演电影传播者角色的就是电影的制作者,可以直接、简单地通过电影传播思想,传播的主体和内容是自由的,基本上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生产体制的不断成熟,受众群体的不断增加,电影的媒介功能也在不断地凸显出来。在电影不同的发展时期,根据不同国家的体制以及政治经济背景,电影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被彰显出来,电影传播者更加意识到电影传播媒介的功能性和传播特性,发展了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生产模式和传播理念。同时,电影传播者也有了属于各自特有的商业艺术追求。电影产业的形成,让电影传播者的角色变得更加多元化,每一个扮演传播者角色的个体或是组织都有了“把关人”的意义。

从20世纪初,法国百代公司颠覆了梅里爱小作坊式的电影制作和经营模式,引入了托拉斯的思想,把电影当作一种商品,将电影制作、发行变成了一个可以享有巨大收益的商业模式,查尔·百代将多年来在集市上以流动方式放映电影的景象变为了专业的电影发行。

受托拉斯思想的影响,百代公司的经营理念是:首先,实现电影企业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其次,实现垄断,主要是对电影资料的垄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庞大的摄影基地;再次,将受众作为消费者,研究受众的情绪和喜好,并据此制作出受众需要和喜爱的影片;最后,聘任职业导演,造就电影明星。

百代公司的经营理念也更加能够体现出电影正在朝着产业化方向进行转变。其后,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出走好莱坞,拍摄了长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这部影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电影语言,也确立了电影在各种艺术门类中的地位,更是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票房。相比10万美元的投资,美国各大财团看到了电影艺术的经济潜力,纷纷投资电影拍摄。对于电影发展来说,经济投入直接影响电影的制作质量和数量,并且是能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强大资金的注入,让电影传播的企业制度快速建立起来,电影从小作坊式的制作模式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一)“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的主体把关

美国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将电影的商品属性放大,电影成为了流水线上的商品。各个制作环节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分工,一部电影的上映就是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的配合和装配,在该模式之下,制片人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也理所应当的成为“把关人”。制片人不仅负责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人员、财务等方面的管理,还对电影的策划、制作、选题和发行整个过程负责。制片人的把关体现在对于电影每个环节工作者的具体工作进行把控,把控的标准就是能够实现电影最终的商业价值

20世纪50年代,法国出现了和好莱坞制片人制度不同的“导演中心制”,也就是导演把关的模式。法国导演认为电影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导演,在影片的拍摄、风格的把控等方面都需要导演来把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导演就是电影的作者,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传播主体。美国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是将电影的商业特性作为把关的主要原则,而导演中心制则恰恰相反,是将电影的艺术属性作为把关的标准,而不是以票房的多少作为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

所以,“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实际上是两种代表不同把关标准和审美倾向的制度,也体现在电影传播中,电影传播者的不同对于电影把关的原则不同。

(二)以电影流派形式出现的主体把关

与好莱坞电影把关模式不同,法国先锋主义运动下的各个流派将个人或者流派预设的喜好,以及个体对电影媒介的理解和认识作为把关的依据,也就是一种个体把关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先锋运动和德国表现主义。好莱坞电影的迅速崛起给其他各国电影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法国作为电影的发源地,迅速做出调整,在法国文艺思潮的影响之下,开始发展先锋派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商业化不一样,法国先锋派电影更加强调电影原本的艺术特性。电影先锋运动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在此时就是“把关人”。

先锋派电影运动指的是从1917年—1928年,欧洲出现了很多电影流派,共同发起的一场空前的电影运动。电影词典对于先锋派电影运动的解释更加趋向于对该运动特点的展示: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一般是由创作者独立拍摄的,而且大多数是短片。电影先锋运动的主要战场是法国和德国,主要目的是完成当时对于电影还不够明确的美学的探索,更是迎战美国好莱坞大片,树立法国电影的地位。

先锋派电影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法国印象主义为代表的时期,受到了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影片强调对物体的表现,影片没有人物,也没有故事情节,银幕上充满了线条、光影和无生物的机械物,根据音乐给出的节奏有规律地进行运动。代表作品有瑞典画家格林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画家罗特曼的《第一号作品》以及法国立体派画家费·勒谢尔的《机械舞蹈》等影片。(www.xing528.com)

第二个阶段是以超现实主义电影为代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影片更加注重表现的是梦境幻觉潜意识的活动,没有逻辑的梦幻表现,所以,常常表现疯子或者精神分裂患者眼中的世界,将电影作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意义传达的媒介。代表作品有谢·杜拉克的《贝壳僧侣》、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以及让·维克多的《诗人之血》。

第三个阶段有一些不同,在苏联“电影眼睛派”的影响下,开始了记录电影的探索。但是,依然受到早期先锋主义运动的影响,更加强调视觉图像、运动和节奏的表现,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形式和效果。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一种探索,每个流派以一种预设的美学形式作为把关的原则,通过不断的探索,也为先锋派电影美学提供了支撑,更是形成了很多新的电影表现的技巧,比如,通过剪辑这种人为的技巧产生出一种和谐感觉,而这些技巧也被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节奏剪辑的方法更加凸显了剪辑技巧,同样给观众一种美感,根据这些原理,可以实现将同时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普通物体,通过一定的镜头连接产生一种造型动态美。另外,先锋派电影运动对于变形镜头的运用更是为以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印象主义电影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1874年,“印象主义”一词出现,是对以法国画家克洛德·莫奈作品《日出·印象》为代表的绘画流派的命名。印象主义画派的主要美学主张是运用色调分离、色彩闪烁等手法,表现的是画家主观上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和印象主义电影一样,强调创新,改革,反对已有的老的绘画学派的思想。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由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格朗卢瓦倡议使用。路易·德吕克和他的朋友是印象主义电影的主要创立者,他们创办了《电影》杂志,在杂志首页上写道:“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他们认为的真正的电影就是“上镜头性”的,其理论的内涵体现为:电影艺术是一门表现光影的艺术形式,理应充分发挥其特性,找寻一些适合光影透镜表现的自然事物或者景物,提倡使用自然光线和焦点发虚的表现手段,从而营造出一种诗意的表达,而且认为唯有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在创作方面,印象主义电影没有办法摆脱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强调创作的环境和氛围,不注重故事的情节,通常以拍摄风景为主,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在题材上,通常会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个人的情感,不涉及社会问题,强调主观摄影。

法国电影导演谢尔曼·杜拉克提出了“纯电影”的电影理论主张。认为电影不应该叙事,更不需要故事情节和演员,应该单纯的表现视觉的冲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电影。

总之,先锋派电影运动主张反叙事,反对盈利,认为真正的电影是小众的,追求电影的视觉表现能力。电影先锋运动中的法国印象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多是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的主张便是追求造型和线条的视觉美感,加之音乐来控制整个影片的视觉节奏,并且强调节奏剪辑;“纯电影”更是将电影的画面和视觉效果作为电影最纯粹的本性。“超现实主义”电影擅长表现梦境,没有逻辑和条理,但是却发展了心理叙事的表现方式。“达达主义”更是一个反对一切,重构一切的流派,以“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美学标准,“达达把怀疑置于行动和一切事物之上,达达怀疑一切……真正的达达主义者也反对‘达达’本身”。“达达主义”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曼·雷伊的《回到理性》,传播者将钉子、纽扣等物放在胶片上感光,画面表现的就是这些物体的轮廓和线条。德国表现主义受到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强调电影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追求浓重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用这样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极端的纯精神世界。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表现了恐怖的画面效果。德国表现主义的素材多来自于被扭曲的、黑暗的世界,去挖掘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和状态,或孤独、或残暴、或恐怖,这些也符合战败后的德国民族的社会心态。《卡里加里博士》的代表性还体现在它独特的多层次叙事手法上,并且以风格化的处理方式,塑造了造型风格,还有就是对光和阴影的处理。先锋运动的各个流派一方面建立起了独特的电影美学特征,另一方面,用这些电影美学特征规范着当时的电影内容和表现方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把关人”。

无论是法国印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还是“纯电影”,都属于电影先锋运动,所以,都以反叛作为对电影的主体控制。以推翻后建立、解构和重构为主体思想,反对叙事、反对盈利,以纯粹的、难以理解的、陌生的、晦涩的、无逻辑和情节的表现方式,进行了一场电影实验。

综上所述,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在制作和推广的过程当中必须由“把关人”进行全方位的把关。但是,不同角色的“把关人”会根据自己的艺术主张、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把关原则,也会赋予电影媒介不同的内容、艺术表达形式以及意义的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