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的体制发展中,电影院线制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是对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电影院线经验的总结。同时,对于中国电影院线制度的总结也可以促进电影业发行和放映市场的不断发展,通过对电影院线制度的改革,开放电影市场,也可以加强电影院线的建设。
在1993年1月颁布的《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各制片厂的发行方式——可以直接和地方发行单位进行商谈,这其中不包括进口影片。对于进口影片的规定,上述文件规定要通过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进行发行;在数量和发行方式上,1994年8月1日的348号文件则规定,自1995年中影公司每年要进口10部电影,并且要以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2001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
院线制度的确立减少了电影发行的环节,随之也降低了电影交易的成本,使得电影制片方的收益提高,而且影院的票房分账也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说,整个电影产业的利益分配趋于更加合理的状态。这也加快了电影院线规模扩大的步伐,星级电影院数量与日俱增,院线制度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电影环境。
但是,新世纪以后,进口电影的引进数量由以前的每年10部,增加到了每年20部,提高了电影票房,但是,也给国产电影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国内的发行公司和影院也看准了进口电影带来的巨大收益,倾向于引进进口电影。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电影主管部门为了能够提高院线上映、发行国产电影的积极性,加强了对国产电影发行的考核。
对“中影”和“华影”两家进口影片的发行公司进行了规定:每年至少发行20部国产影片,还要保证票房至少在五千万元以上,并且,这两家公司上一年度的考核结果将决定下一年度进口分账影片的发行数量。另外,其他的发行公司和院线也继续推行国产影片的考核制度。总体上来说,国家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上规范着电影市场的经济情况。
国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业之后,也允许其他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投资建造影院。民营资本的加入,加快了国内电影院的建设和发展的速度,而且在影院的质量和硬件设备上也有了保障。
为了达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受众的眼球、满足市场需要等目的,电影院也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和服务升级。国内出现了一大批民营院线,比如万达院线、星美院线和时代华夏院线等。
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朱镕基同志提出了“农村电影很重要,农民欢迎,应该办好”的指示,目的就是为了办好农村电影,对于后续农村电影的发展尤为重要。为了落实这一会议精神,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满足农民对于观看电影的需求,1998年又提出了“2131工程”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国家计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在郑州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放映“2131”的目标,通俗的说就是“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对于这样的目标,推进起来就显得十分困难,这和农村地区固有的经济文化背景分不开。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并实现目标,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于是2000—2004年国家专门设立了“2131工程”的专项资金,全面保障农村地区的电影放映。
除此之外,“十五”期间,国家计委又拨款建设“2131工程”,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电影局、中国电影集团拨发配套资金。到2002年,又有《电影管理条例》,向全社会开放了农村16毫米电影发行放映业务。
虽然国家从各个方面贯彻和保障农村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娱乐活动,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广阔,经济发展滞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所以,农村地区电影放映的发展缓慢。
到2007年,国家依然明确,要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有了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就是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群众受惠”的思路发展农村电影,并且要不断探索建立起以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主。
农村电影开始进行改革,这是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体制建设的一大创新,改变了以前由政府和国家全权管理和负责的状态,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需求,明确了政府的主体地位,以及企业为主的市场运作和发行放映的经营方式。(www.xing528.com)
更加自由的管理和运作方式,推进了农村电影市场化的改革,吸引了民营企业的进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出现了多种形式,一方面,为实现农村电影的推广起到了实际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国有农村电影的体制发展和创新起到了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股份制、院线制,降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允许更多的民营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市场。不仅如此,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单位和个人办理相关手续方便、快速,只需向所在地县级或县级以上的电影主管部门备案,然后再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即可,这对于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持和推进。
除此之外,国家还对农村电影发行和放映单位有优惠的经济和补贴政策,这样又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行业,调动农村放映行业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村院线的数量和农村电影行业的活力。
不过,农村的局限性依然存在,比如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还不具备全面市场化的条件,在这方面,政府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法来满足农村受众的观影需求,并且让他们在其中享受到优惠。
为了能够让农村电影也能跟上电影技术的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07年5月25日印发了《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实施细则》,规定由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负责全国内数字电影在农村的发行工作。
在各地又出现了很多新成立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这些电影公司可以享受免征1~3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手续也非常简单。
在农村的影片供应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有明确的政策作为数量和质量的保证,规定放映的类型主要是故事片和科教片;数量上,故事片不低于60部,科教片不低于30部。
在国家各级部门的努力和支持之下,农村电影业在一步步中得到发展,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完善了我国整体电影行业的发展。虽然这其中充满了艰难和坎坷,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加大,为农村电影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电影体制的改革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电影成为一个产业,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生产和发行,成熟的电影体制和电影产业对于电影发展自然有莫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电影业正生机勃勃地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乱象,但是,现在依然是电影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电影传播学中,电影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传播效果的重要的推动力量。
【注释】
[1]倪震,主编.改革与中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2]中国电影年鉴社.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成立[S].//中国电影年鉴:2004年[M].北京:中国电影年鉴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