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定式在心理学上来说,就是由一些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从而对后续事情产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定式”一词最初出现在苏联宣传心理学研究中,后被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提出,又经苏联心理学家与兹纳捷的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电影受众心理来说,就是受众在观看电影之前,形成的心理模式,这个心理模式是由受众的各种主观因素组成的。
受众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关系,都受到一些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的影响,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个体的感知。换句话说,受众的心理定式会被受众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兴趣习惯等影响,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形成属于受众主体的独特的心理定式。
在心理定式的理论中,还包括“首次效应”“经验效应”“晕轮效应”等内容,电影合理的运用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心理。在经验效应中认为,受众个体会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认知世界,所以,电影在选题和内容表现上就要遵循这一效应,不能违背受众对于现实的认知,故事的发展也要符合受众以往的经验,让受众能够相信故事,能够对故事中的内容、人物和情感进行符合逻辑和常理的认识、判断和决策,这也就满足了电影的逼真性。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受众的经验既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故事,但也会是一种包袱。所以,受众一方面会通过经验检验电影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迷信已有的经验,也要不断地充实经验、更新经验、发展经验,而电影媒介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给受众以经验的积累。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对于电影提供的信息、观念和技术就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定要是最新的并且是真实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呈“碎片化”,并且要求信息够快、够新。(www.xing528.com)
所以,电影要适时地利用新技术,给受众展示适合时代和技术发展的信息。在媒介发展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媒介发展速度慢、种类少,电影业发展不够完善,剧本和电影类型都比较受局限,所以内容比较匮乏,数量较有限,导致媒介和受众的地位不平等,受众的选择权有限,传播者表达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随着媒介和电影业的飞速发展,电影质量、数量都得到提高,各种媒介竞争发展,受众对于媒介有了足够的选择权,于是,这就要求传播者能够在电影题材、电影类型等多方面不断创新。
电影一定要务实,所传播的内容、表达的思想都不能离开实际生活和现实状况。不能因为追求创新就脱离实际,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努力、大胆求新,尤其是电影市场大力发展,受众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的今天,不能一味追求巨大利润而忽视了电影内容带来的教育功能,另外,电影依然是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好的媒介之一,所以,对于传播者来说,不能忘记电影主题不能离开对于时代精神和主旋律的弘扬。
电影内容的选择和表达是影响受众心理定式的决定性因素。而电影在宣传上也可以利用受众的心理定式,比如,在电影宣传期间,适时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将受众最为关心的内容透露出来,既可以满足受众的心理定势,又能够为电影做宣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