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传播学:探讨电影受众的信息接收

电影传播学:探讨电影受众的信息接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众在经过选择以后,理解和记忆一些内容,从而完成属于受众自己的个性化的讯息接受。那么,可以说受众虽然具有主动性,但并不是盲目的主动接受传播者传播的讯息,而是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而这个选择本身也带有主动性。

电影传播学:探讨电影受众的信息接收

把受众放在传播过程中来看,第一个角色就是传播过程中的末端——讯息的接受者,需要强调的是受众是接受者而不是接收者,就意味着受众不是仅仅将讯息接收,还会对讯息进行解码和译码,甚至会受到讯息的影响,也就是和传播效果有关。除此之外,受众角色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不是像“魔弹论”中所说的,传播者传递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对于传播者来说,传播的讯息和传播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商业电影的目的是盈利,苏联社会主义电影的目的是宣教,对于受众来说,也有参与传播的目的性。

不仅在电影传播中,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大众传播中,受众都保持着很强的目的性。

首先,受众的目的性和大众传播功能中的娱乐功能有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受众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想要找寻一个轻松的方式缓解压力,所以,对电影有很大的需求,而繁荣的电影市场又提供了数量多、更新快的电影内容,受众选择观看电影来满足娱乐的目的,这是受众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来娱乐的主动性。受众还会因为电影的内容和剧情,或是某个演员,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观看哪一部电影,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受众做出选择的因素。所以,传播者会在电影上映前就大量进行宣传,也是为了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吸引受众,影响受众的目的性。

其次,电影观看方式和电视不同,电视的受众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电影则不同,它的观看方式更加多元,甚至被当作情侣约会的一项娱乐活动。所以,受众的目的性还表现在选择谁来作为观影的同伴,实现人际交往的目的。另外,受众为了维护人际关系,在人际传播中选择的传播内容会和当下热映的电影有关,目的是为了和他人进行交流,将电影的相关内容作为谈资来建立或者维护人际关系。

最后,受众的目的性还表现在:实现自我认知和认知社会。大众媒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介,受众通过这个媒介对外界、对整个社会有了不同层次的了解,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位置的认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固化自身的价值观,甚至决定自己的行为。(www.xing528.com)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众传播的讯息量也在迅速扩大,也使得受众有了对于讯息的选择性、主动性和目的性。从电影媒介看,过去电影产量低,内容匮乏,覆盖面有限,这些都制约了受众的选择性,但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使当下的电影市场非常活跃,电影创作更是如火如荼,电影的类型、内容多种多样,受众的选择面越来越广,这就意味着对于受众的研究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和复杂。

受众是一个复杂的群体,首先组成部分是个体人类,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喜好、文化背景、亲身经历等,这些都会从主观上影响受众对于电影的选择。在电影观看的过程中,受众依然在不停地进行着选择,会根据个人的喜好、经历和态度有选择性地接受和自己观念相似的内容,避开甚至选择性的遗忘那些和自已无关或是相悖的内容。受众在经过选择以后,理解和记忆一些内容,从而完成属于受众自己的个性化的讯息接受。

那么,可以说受众虽然具有主动性,但并不是盲目的主动接受传播者传播的讯息,而是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而这个选择本身也带有主动性。可以说,受众作为讯息的接受者,对于讯息一定会进行处理并接受,而对于讯息的选择就会影响这一过程,对于传播者来说,为了能够实现受众最大限度上的讯息接受,就需要提前做出受众选择的预判,尽量去影响范围广的受众,这也是当下很多电影内容同质化的原因之一,传播者对已经被受众接受的内容进行二次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的质量,以及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