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诸多理论和言论中,谈到最多的就是美和善,要求世人做人做事要尽善尽美。比如,孔子说“里仁为美”[9],这里的“美”并不只停留在事物表层单纯的漂亮和美感,而是精神上的高尚和人格的美,更偏向于伦理的范畴。但也并不能否认外在的美丽,也就是形式上的美,可以说,儒家对“美”的要求是既包括内容又不忽视形式的;到了荀子,就更注重内容的美了,也就是精神上的高尚;道家对美的理解就已经超脱了内容和形式,而将重点放在了“真”上,认为“真”就是美。从各家的主张不难看出,伦理道德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早已遍地开花。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又被称作德目,按照来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伦理学概括出来的,或者说是由统治阶级提倡的或上升为理论规范(官方规范);另一种是民间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以奉行的习俗性规范(民间规范)。
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不等同于传统美德,而本节要探讨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传统美德的范畴,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主要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然而,中国的传统伦理有很丰富的内容,这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规范。本节中所探讨的传统伦理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整体精神和敢于为民族国家利益献身的精神,也就是克己奉公。这一点在很多中国灾难电影中都有所体现,比如《极地营救》《生死大营救》。
其次,强调人伦关系中的责任。在任何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规范和责任制约着个人的行为,具有一种最基本的人伦秩序,并靠这种秩序来保证良性的发展。
再次,强调仁爱和推己及人的精神。孔子“以仁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孟子又将“仁”发展到了“仁者爱人”和“仁政”的高度,“仁”的思想在传统伦理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最后,强调“为他”之崇高。灾难的发生不可能祸及全人类,如何将面对灾难时的情感和经验进行传递,这就成了中国灾难电影要追寻的目标之一。(www.xing528.com)
于是,中国灾难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救灾场景,在这些场景中,都出现了“为他”的行动者。自然灾难中的“为他”的行动者是指自然灾难中的救灾群体,灾难的发生不仅仅是个人的灾难也是社会性的灾难,所以与自然灾难的抗争不仅仅是个人的抗争,更是群体的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又有了“为他”之崇高,“为他”之崇高在中国灾难电影中被赋予了双重含义,也是两种超越。一方面,在面对受灾者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时,“为他”的行动者自身的情感受到冲击和共鸣,切身的感受使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得无私,这是一种超越,是对生命崇高的表达;另一方面,“为他”的行动也体现在社会救助的过程中,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是又一个层面上的超越,而这些超越性也使得“为他”具有了审美价值。中国灾难电影中“为他”的行动者在救灾时,并不是把他们救助的对象当作是凄惨的灾民,对他们的情感也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先基于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这不是道德的怜悯,而是人本情怀的体现。
对于中国灾难电影来说,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下,伦理道德的熏陶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在中国灾难电影中,都注重展现中国传统伦理,比如救灾、亲情和集体精神,这也使得故事的主体身上时刻流露着儒家的思想品质。在中国灾难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官员的克己奉公、勇毅力行,朋友间的见利思义,亲人间的仁爱孝悌等这些传统伦理。
也就是在这种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下,使得领导者在面对灾难的时候,牢记自己的职责,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担负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社会使命。现代社会,更是强调“以人为本”,无论是救灾者还是受灾者,在面对自然灾难并与之对抗的过程中,他们的言行都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崇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沉迷在一个物质化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忙于奔波,似乎忘记了生命的意义。在不断征服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生存能力不断提高,人的能动性得到了绝对的展现。而只有当面对灾难和死亡的时候,人们才会明白生命的珍贵,明白生活的真谛。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军民对于灾民的救助实际上也是生命的自我救助和自我教育。在地震面前,大强放弃自己的生命救了妻子李元妮的生命,这几秒钟发生的事情却使得李元妮内心三十多年感到不安和挣扎;而当她走出这场灾难,发现自己是幸存者的时候,她的生命也变得有了重量,因为其中有丈夫的牺牲。
在中国的灾难电影中,无论是由于技术的局限,还是在千百年来形成的伦理思想和民族语境的影响下,都使得中国灾难影片被牢牢打上了伦理的标签。无论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情感,都是观众所能理解并产生共鸣的。对于叙述者来说,更要通过这些具有浓重意识形态的灾难片,来增强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当下中国灾难电影的主要特点,同时,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并逐渐趋于成熟。
西方学者对伦理道德的研究也有很久远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到了20世纪下半叶,文学伦理的讨论再次兴起,西方学界将这一现象称为“伦理转向”。在宏观层面上,我们因为“伦理转向”,将文学看成了一个探讨人类价值如何起作用的载体。影视剧是以画面的形式呈现给受众的,是通过交流的方式传达叙述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伦理,同时也为探讨伦理现象提供了一个场所,包括承认影视剧展示的价值冲突,提出不同价值的选择及伦理判断的终极立场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