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人际传播形式与文化传播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人际传播形式与文化传播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播形式,对于纵向的文化传播来说,人际传播出现在对于艺术表现或者语言、传说等的传播活动中。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中,传播者也尽可能地以人际传播或者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比如,在电影《花腰新娘》中,对于花腰彝族古老的结婚风俗“归家”的表现就是通过人际传播形式来完成的。

人际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播形式,对于纵向的文化传播来说,人际传播出现在对于艺术表现或者语言、传说等的传播活动中。语言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人们通过语言构建了社会,所以,语言也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每个民族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就是最普遍的“语言”,长者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以语言为媒介,使信息得以传播。并且,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有自己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习惯,而这些,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个体现,映射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特性。就像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过的那样,“语言如果是话语(即说话)的基础概念符码,而文化是社会行为的基础概念性的符码的话,语言显然是文化的一部分”[5]。语言是人际传播的桥梁,语言传递着属于本民族独有的神话、传说,也传递着民族文化的技巧,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中,传播者也尽可能地以人际传播或者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比如,在电影《花腰新娘》中,对于花腰彝族古老的结婚风俗“归家”的表现就是通过人际传播形式来完成的。《花腰新娘》在处理“归家”这一民族文化上,并没有在电影一开始就交代清楚这一风俗,而是通过新婚当夜新娘烂醉于新郎家,后被抬回娘家的故事表现“归家”的习俗。而对于该习俗的具体讲解工作,就由人际传播担任,在偏僻、闭塞的村庄,人们的传播形式原本就比较单一,尤其是出现了打破原有规矩的事情,人际传播就愈发活跃;在人们口耳相传之中,将“归家”的习俗解释清楚,让受众明白这一传统的彝族婚俗文化。

从横向来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往来日益频繁,民族间的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在横向的艺术传递过程中,传播者把自己从长者那里继承的文化展现给受众,这些文化被受众转换成图像、声音记忆进大脑,再向他们周围的人进行传播;这时,受众的身份转换成传播者,也造就了新的受众,而新的受众的身份也会在人际传播中快速转换成传播者,这样就完成了横向上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使得民族文化得以更替和展现。(www.xing528.com)

这种横向的传播形式更多地体现在人们观看电影之后,通过人际传播的形式,将电影中展现出的少数民族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受众,包括没有观看过电影的受众,这又完成了第二个层次上的民族文化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