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读者的购阅心理-《读者心理学》

农民读者的购阅心理-《读者心理学》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农民读者由于传统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同存在着爱喜庆吉利的社会心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读者的阅读心理必将产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青年读者的变化更快。

农民读者的购阅心理-《读者心理学》

1.实惠心理。

农民读者购买图书最讲究从书中能够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好处。因此,往往遵循做什么、学什么的规律,购买图书有明显的目的性。尤其是购买农业科技图书,农民读者更加喜欢介绍单项技术的图书。一本小册子介绍一项技术,开门见山,内容集中,实际管用,价钱又便宜,这样的图书最受各种类型的专业户和兼业户的欢迎。

2.比价心理。

农民购买图书时,对图书商品贵贱的考虑,往往和城市读者不一样,城市读者的购买力主要来自工资,工资一般变动不大,开支预算也比较稳定,因而对价格升降很敏感,而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出卖农副产品。农民购买所需要的图书商品首先会掂量一下图书价格与自己出卖的农产品二者的比价相差多少。例如一本科普书籍假设价格为10元,那么一斤猪肉就可以买上一本,这样,他们觉得一斤猪肉换一本科技书不算什么,这样做很值得。

3.兼业致富心理。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就目前而言,其主要形式是兼业型转移。其目的在于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农民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农民这种兼业致富心理反映在图书的需求上,就是希望出版社要考虑到农村兼业经营致富方面的选题,多多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致富典型,以便从中得到启迪,学习他人的致富经验,使自己早日脱贫致富。

4.转移择业心理。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很多的国家,农民不再安本固土、死守住那几亩耕地,而是要跳“农门”、进“工厂”、闯“城门”,重新择业。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择业,不仅仅是“力”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智”的转移,技能的转移,素质的转移。农民这种适应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潮,达到择业致富的动机和目的,表现在图书的需求上就是希望图书商品要符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多出版一些反映农民转移择业的实用性图书。

5.喜庆心理。(www.xing528.com)

许多农民读者由于传统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同存在着爱喜庆吉利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突出反映在年画、挂历的选购上。

6.风俗习惯心理。

有关本地区历史上流行的戏剧、故事、传说等图书,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的农民读者,常常会产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例如河南广大农村流行豫剧、江西广大的农村流行赣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读者的阅读心理必将产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青年读者的变化更快。城乡读者之间的心理差异,随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将不断缩小。

关于农民读者具体喜欢哪类书籍、期刊及报纸,笔者作了一个随机抽样统计(总统计人数为200人)。详细的调查情况是(按读者的喜欢程度分别作了排序):

图书:养殖类;教育类;体育类;文学类;政治法律类;历史类。

期刊:养殖类;健康类;家庭生活类;教育类;政治时事类;旅游类。

报纸:旅游类;生活类;健康类;娱乐类;政治时事类;教育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