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就是根据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出符合题意的材料。即选材在审题后,依照凸显主旨的需要来选择材料。选择材料,考虑文章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思想非常重要,这是成文的关键。选材的意义在于深化写作意图和充实写作内容。选材的原则有三条:一是要围绕写作意图选材;二是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三是要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下面从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要围绕写作意图选材
写文章要围绕写作意图选择材料,要紧扣中心选材,使文章详略得当。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选择了四个故事,重点介绍了“笑谈碰壁、救助车夫”这两则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善于为他人考虑的美好品质。《母鸡》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写动物,作者是在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后写出了自己对母鸡的情感转化,并选取相关的事例来赞美母爱的伟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基于文章所表达主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例如,作者选择富有特色的材料表现鲁迅先生的美好品质,作者写母鸡时主要抓住了它的叫声。这两篇课文所选择的材料符合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习作训练中,学生积累的素材较少,不知道写什么,所写的内容没有特色,选用的材料比较单一。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没有找到自身与文本内容的情感联系点,无法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就不利于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师要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体现语文读写结合的价值。
(二)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写文章时还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为文章的内容润色。在《桥》这篇课文中,作者不是介绍我们熟悉的桥,而是选择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以自己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文中所选的材料非常新颖,读来给人新奇之感。课文《珍珠鸟》在描写可人的鸟儿外形之余,更着重体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信赖。于是在作者的笔墨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随意的镜头——鸟儿在人的肩膀上睡觉。这个画面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却蕴含着作者与这只鸟儿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作者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与这只鸟儿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要从中学习作者选材的独特性。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细节的眼光,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懂得要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在习作时要运用生活中具有特色的材料来传达真情实感。这就开拓了学生选择材料的视角,提高了认识。(www.xing528.com)
(三)要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
首先,选材真实,让读者更易于接受。例如,在《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季羡林先生讲述了自己虽然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较少,但是母子之间的感情仍然十分深厚。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流露出自己对母亲的歉疚,自己也因此怀念着母亲,为之后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奠定基础。真情实感是文章打动读者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例子,启发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习作行为,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选取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丰富习作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与习作的过程中学习选择材料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其次,选择典型的材料,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切身体会文本内容。例如,在《少年闰土》一文中,鲁迅先生选取了闰土捉鸟雀、捡贝壳、看西瓜、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情,更能表现出闰土所具有的丰富的自然知识和聪明能干的品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习作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选材是在写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写文章要选择使用恰当的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就要关注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又为什么这样安排。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体裁,要善于选择与文章体裁相符合的材料。材料选用恰当,就是指以表现文章主题或者主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根据需要进行精心选择与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