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研究结果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案例设计,从单元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本单元的案例进行分析,为单元中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提供设计的思路。(一)单元内容分析从纵向上来看,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这也是学生在第五单元中需要掌握和学习的重点内容,即学生的“需知”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研究结果

针对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案例设计,从单元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本单元的案例进行分析,为单元中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提供设计的思路。

(一)单元内容分析

从纵向上来看,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但是与教材中的其他单元不同,这是一个特殊的单元,即习作单元,这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因此在教学上要区别于其他单元。从横向上来看,单元导语中,“内容主题”提示我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素养”的要求是将观察所得写下来,整个单元都围绕“留心观察”这条线展开。在教材的编排上,单元中所有教学内容都和单元主题保持一致,阅读和习作同样有着相同的主题,可以将习作融入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之中。在单元课文的选择上,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两类,其中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角度、方法和技巧,习作例文则注重将所学的观察方法学以致用。《搭船的鸟》与《金色的草地》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为对象,描写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场景;“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通过结合课内外知识,再次让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与《我爱故乡杨梅》同样是以动物和植物为观察对象,这也是对精读课文的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将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进行比较,总结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巩固,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整个单元内容前后连贯、重点突出,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学段到中高学段的过渡时期,尤其是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在小学发展和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对整个小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相比一、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整体学情有两个突出的变化: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二是从三年级开始,作文从写话过渡到了习作,对习作的要求有所提高,整体的学习难度开始加大,内容加深,对学生来说容易拉开学习的差距。由于这是教材中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前四个单元的习作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铺垫,基本上掌握了习作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习作的格式、字数、内容等要求上不用过于强调,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习作内容的学习上。三年级的学生对“观察”这个主题也并不感到陌生,二年级上册“最喜爱的玩具”,下册“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都是和观察有关的话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如眼观、耳听、手摸等。但是,他们还没有接触过留心观察,也没有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对细致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对写观察记录也需要进一步学习。这也是学生在第五单元中需要掌握和学习的重点内容,即学生的“需知”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而对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适当地关注班级中有特点的学生,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单元内容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要求的规划。在单元导语中,“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这两条线已经给我们提示了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体会作者留心观察”和“书写观察记录”,这也是本单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根据读写结合中依写定读的形式,以写作的目标来确定本单元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在每一篇阅读目标的基础上都增加了对习作的目标要求,将“观察记录”这个习作目标分散到了《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之中。同时,根据课文进度的不同,目标的层次性也更加突出,严格遵循循序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搭船的鸟》一课中,教学目标是“初步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尝试观察一种动物,并试着写下来”;《金色的草地》则是“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写一种植物或者场景的变化”;在最后的单元总结巩固中,需要完全掌握细致观察的方法,并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完善。整个单元中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同时,为了突出目标的清晰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中基本上以“能够说出”“能够总结出”“写一段观察记录”等语句进行描述。“说”和“总结”的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就能够直接检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写观察记录”可以通过学生的两次写作和一次修改,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整体的批改和评价,全面把握学生在整个单元中的目标达成情况。(www.xing528.com)

(四)教学内容分析

在分析单元主题、阅读课文和习作要求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选择了可以将阅读和写作进行结合的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将读写结合设计的内容确定为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以及教材第72页的内容。接着对所选择的内容进行分析。《搭船的鸟》描写了作者在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了一位会“搭船”的翠鸟,其中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金色的草地》描写了作者在草地上渡过的欢乐时光,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因为一次无意的关注,发现不同的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通过作者对小狗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小狗勇敢、可爱的性格,从小狗的不同表现,使小狗淘气又可爱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从颜色、气味和外形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的特点。教材第72页通过三幅插图呈现了不同的场景,以及对写作提出了要求。通过对课文和习作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最终确定具体的读写结合点。《搭船的鸟》和《我家的小狗》都描写了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并且都有动物的外形描写,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动物的观察方法。《金色的草地》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课文是对植物的描写,且都有对事物变化特点的描述,将两篇课文结合在一起对学习观察的事物变化特点更有针对性。教材第72页的内容可以在总结前面观察技巧的基础上,对“留心观察”的方法进行运用和巩固。从基础知识到技能运用,单元中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五)教学活动分析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要求和思路进行设计。一是活动过程的丰富有趣,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第五单元的读写结合设计中,首先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自由读、大声朗读等,通过不同的“读”体会作者留心观察的好处。其次,注重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在记录观察所得之后,既有在课堂中的分享,又有同伴之间的互助批改,可以促使学生虚心向他人学习,这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二是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遵循针对性的原则,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针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中“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对翠鸟进行细致观察的,正是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才在旅途中认识了新的朋友,为旅途增添了快乐。为达到第六课时的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某一植物或者场景变化的情况记录下来”的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置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练笔的环节,写一段自己的观察记录。三是教学活动层次分明,由易到难。从第三课时对比《搭船的鸟》和《我家的小狗》的观察角度,到第六课时总结《金色的草地》和《我爱故乡的杨梅》的观察技巧,到单元综合训练巩固中总结整个单元的观察方法,以及谈谈自己对观察的体会,教学活动的难度逐渐加大,要求越来越高,整个教学活动呈阶梯式前进。在单元综合训练中,教师不再对作文进行讲解,而是把课堂留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学生互评,对整个单元重点进行回顾,在课堂中完成作文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评价分析

在教学评价设计上,主要体现教学设计要素中评价的贯穿性、过程性和主体性。首先,教学评价设计不只是体现在单元教学之后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的评价,而是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之前,结合单元内容和学生学情对读写结合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确定可以在第五单元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虽然读写结合以整个单元课文为基础进行设计,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坚持“一课一评价”的原则。在《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教学结束之后均制作了教学评价表,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教学评价中体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积极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制作了一个总体的评价,对学生和教师在单元教学中的表现做出判断。其次,在教学评价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践行读写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第五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评价的设计上,运用教师和学生互评的方法,既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的需求和体验,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最后,在第五单元教学评价设计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编制了学习行为和学习参与度等不同维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判断。在评价维度的制订上,简单明了,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客观的进行判断。“良好”“一般”和“合格”三个维度基本上可以涵盖班级学生的学习差距,以减轻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工作量,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