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研究成果分享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研究成果分享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阅读教学的“积累”功能,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内外文本中丰富、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借助课内阅读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因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应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段等语言和间接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教学进行铺垫。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研究成果分享

在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阅读教学的“积累”功能,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内外文本中丰富、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课内阅读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小学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规范,用词优美,如果只是让学生借此理解几个词语、背诵几个段落、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中心,以便做好默写、填空,未免太大材小用了。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阅读教材中的词、句、段,帮助学生增加规范化语言素材的积累,培养语感。

1.读背法积累

“朗读”与“背诵”是各年段阅读教学中必要的教学目标。初学课文时,教师必定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反复朗读,直至流利。精读课文则要求小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有的课文还会要求背诵。

阅读教学重视“读”“背”,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接受访问时曾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会贯通的方法之一。”小学中低年段学生记忆力好,喜欢模仿,又处于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黄金阶段,读与背是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阅读课上,小事在理解的基础上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与背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对提高习作表达的规范性大有好处。

2.联想法积累

联想是由表象或词语唤起的,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或一类事物。阅读教学中的联想法,是指经教师指导或点拨,学生由一个词或句(段),想到自己已有知识结构中的同类或另一类词或句(段)。

(1)类似联想,从词或句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

第一,同类词语的联想。引导学生由一个或几个词语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扩大词语词汇累积量。比如,苏教版三年级《海底世界》的第二自然中有这样一句话:“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句中连续出现三个象声词:“嗡嗡”“啾啾”“汪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一课《槐乡五月》,找到同类词语“嗡嗡嗡”“啪啪啪”,再想想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适时引导分类:动物叫声——“嗡嗡”“汪汪”“呱呱”“叽叽”,因动作发出声音——“啪啪”“咔嚓”“咚咚”,自然界的声音——“呼呼”“哗哗”“沙沙”等,然后请学生模仿课文句式说话。这样结合课文联想归类学习,从“句”聚焦“词”,由“词”联想更多的“词”,最后回到“句”,不仅以一带多,积累了一类词,还引导内化、输出,积累了语言材料。

第二,同类句子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由一个或几个句子想到同类的其他句子,掌握句式特点。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散文,文中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摹景物。教师在教学后两篇时,可以在梳理本课比喻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已学的本单元课文中的比喻句,进行联想学习。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将写景文与“比喻”相联系。之后习作要求写景,教师就可以联系这些课文,学生很容易会想起写景时可以用的比喻手法,这样习作中的景物描写就能生动起来。

(2)对比联想(www.xing528.com)

将容易混淆的词或句两相比较,提高词语或句式运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一,词语的对比联想。由一个词语想到另一个或几个与之构词相近却含义相近或相悖的词语,进行对比、理解,能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例如,《九寨沟》一文中学到“继续”一词,学生易与已学的“陆续”“连续”产生混淆,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继续”“陆续”“连续”的细微差别,再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区分三个词语。这样的对比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并运用词语,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第二,句子的对比联想。由一个句子或一类句子想到另一句或另一类句子,对比区分,恰当运用。例如,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的区别、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标点的使用差异等,都是中年段学生容易存疑、不易区分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现成的语言文字归纳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发现异同,更好地把握句子特点。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联想法不仅便于帮助教师实现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己有认知结构的勾连,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有助于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巧与写作需求相联系,为写作做好准备。

(二)组织课外阅读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越多,所能积累的语言素材越丰富,接触已学词汇、句式的概率也越高。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强化有助于学生把阅读中感兴趣的词句纳入各自的认知结构,在之后恰当的时机下进行输出。因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应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段等语言和间接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教学进行铺垫。

1.分类、分层做读书笔记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写读书笔记。一方面,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有用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写阅读的心得体会,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的感受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但是,一般教师只会提“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写写阅读体会”这样笼统的要求,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学生对“好词”“佳句”“优美段落”的定义不清;二是学生能力不同,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孩子积累“好词”“佳句”“优美段落”这三方面的语料确实有难度。因而,做读书笔记前,可以尝试提出归类摘录的要求。还可以尝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能力差的,只摘录词、句;能力中等的,摘录以句、段为主,鼓励写阅读体会;能力强的,鼓励多阅读,少摘录,多写阅读感受。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有意识地去发现、记忆有新鲜感的词句,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当做读书笔记变成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时,它的“积累”作用就荡然无存了。因而,布置分类、分层的读书笔记作业时要注意适量、适度。

2.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

除了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外,教师还应在每个学期适时组织一些班级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获得成功的喜悦,推进课外阅读持续发展。例如,开展阅读交流会,可以是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好词、好句朗读给大家听,也可以在阅读的书中选一段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就小学生而言,阅读交流会的内容可以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引导小事读读喜欢的段落、章节,说说选择这些词语或句段的理由。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内容可以加深,如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感受,从只字片语到完整的一篇文章,循序渐进地进行书面表达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