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大自然永远是人类文明进化和认知发展的启蒙教师,科学奥秘总是吸引着人们去思考和探索。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神秘、有趣的地方总是隐藏在大自然中,他们总是对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故事保持着超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些科普类的文章既能让人窥探到自然世界的奥秘,又避免了那些大量枯燥的文字叙述,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阅读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小学生通过了解这些自然科学知识,能够懂得更多生活中的知识,这对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懂得知识太少,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具备,那作文的内容必然是干瘪、空洞的,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来。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是一篇科普文,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文章语言浅显易懂,极具知识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许多与太阳有关的知识,如“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为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能学到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提供素材。
又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思考生态平衡这个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样不但能扩展学生的写作空间,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提高思想觉悟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意思是说一个人思想深浅和境界的高低,在他的文章中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我们现在总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在作文中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些学生看起来似乎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其中的思想却是灰色的、消极的,“真”则“真”矣,却缺少了应有的善和美。
“思想健康”是文章的精髓,也是对作文内容的基本要求。“思想健康”就是作文的主题应该是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能够帮助人、启发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作文中不应有消极、激进的情绪,不应有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那些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情感倾向。学生的作文要想达到真、善、美的标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阅读一些优秀的政治、文学、品德修养的文章和书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的优良品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才能对事物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才能写出思想健康、具有真善美的好文章来。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则是信息的输出和反馈。阅读是积累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丰富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让学生有话可说。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还能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当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大脑处在无形的运转当中,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地进行思考。经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逻辑思维也会变得更加严谨。而写作主要是一种书面表达和信息传递的能力,需要借助大脑思维加工与提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其综合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方法丰富多彩,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写作能力有不同的作用。(www.xing528.com)
第一,朗读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能够看出他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朗读得流畅、通顺、富有感情,说明这个人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可以领悟到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够把学生的感情和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朗读别人的作品是学习的过程,阅读自己写的文章则是修改完善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他们可以发现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式不当、结构混乱等问题,并设法去改正,学生的读、写水平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二,背诵法。散文家梁衡在其《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中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背书时出现的生字生词都要查清楚,不能轻易放过去,等积累了一定的好词、好句时,才能写出语言生动、准确的文章。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不少篇目是要求段落背诵甚至是全文背诵的,小学生记忆力强,学习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背诵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了,并且记住了,写作时就能自然而然地吸收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坚持不懈地读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勤于琢磨,深思熟虑,才能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写出全面、新颖、有见解的文章来。读书时养成这种精神和方法,是作文进步的前提和保证。
(四)培养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源泉,贯穿于作文写作的始终,“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的培养对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选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都包含在他们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如《尊严》《中彩那天》《可贵的沉默》等课文蕴含着道德感,《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体现了自然美感,《月球之谜》《自然之道》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围绕“爱”这一主题所展开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表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村民们之间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奇迹般的爱,《卡罗纳》诠释了爱的含义,《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真谛。这一篇篇充满爱意和温暖的文章一定能够打动学生那颗稚嫩的心,激起他们仿效的意愿。在教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那真切的爱,再由课文内容扩散开去,试着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让人感动的故事,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这对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选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发挥情感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人认为不给学生太多条条框框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但如果只给一个题目或主题让人写作,多少都会有一种“威压感”,觉得这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会有一定的畏惧,更何况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呢。应从阅读教学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本出发,结合具体的语境适当延伸,设计相应“写”的练习,即给学生一个有指示性、有条件的创造任务。在学写习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书面表达规则,感受语言的结构,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创造,这种“有规则的创造”降低了“写”的难度,学生的压力就没有那么高,在心理上容易感到放松,容易在“写”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写作的兴趣。
(六)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习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收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结构严谨,语言规范,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技巧、文笔文风都值得细细品味,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例设计相应的“写”的练习,可以是词语的拓展积累、句式的仿写,也可以是段落的仿写、课文的改写等,从词语到句,再到段、篇,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怎么恰当搭配词语,怎么写完整语句,怎么有条理地写一段话……这样,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规范的书面表达,不仅能逐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也能为习作教学助力,提高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