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读促写的基本概念
以读促写一般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小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不够丰富,知识结构也比较薄弱,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价值判断和审美素质有待培养,而这些问题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通过阅读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提高的内在要求。大量的阅读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写作空间自然也就扩大了。学生通过阅读学以致用,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针对研究对象,本书所言的以读促写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有效结合点,把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方法和技巧等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进而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的教学效果。
(二)“以读促写”教学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迁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与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的理念契合,这些理论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接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小学低年段学生大都属于这一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直观、形象的表象让他们观察,以帮助他们获得大量初级概念,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一阶段的逻辑推理需要有具体表象的支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小学中年段和高年段的学生基本属于这一阶段。此阶段,学生能接受抽象的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等概念的学习,但是需要具体的语言文字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www.xing528.com)
小学中年段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前期,教师可以利用其认知发展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或相同点,进行总结、归纳,比如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等,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抽象的语法知识和写作知识概念,指导学生迁移运用,进行写话、写习作。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与内涵的意义。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见,处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处于依赖具体表象的逻辑思维阶段。“以读促写”提倡的是将阅读教材中的典型句、段、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修辞方法、写作方法等的具体凭借,运用仿写、续编、改写等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以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以读促写”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迁移理论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习迁移特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焦点,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的产生源于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具有相同因素。而“阅读”与“写作”之间就存在很多的相同要素,如阅读中词句的理解和辨析对应写作的遣词造句,阅读中文章和段落结构的分析对应写作的谋篇布局。这些相同要素是把从阅读中学习到的表达技巧迁移运用于写作表达的必要前提。但是贾德通过实验研究,认为迁移的产生不仅需要两个学习活动间存在相同要素,其关键是学习者能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原理。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是不能有意、自觉地将阅读教材的言语表达形式或写作方法等与学写习作联系起来的,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这正是教师在“以读促写”教学中需要做的。
3.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就非常强调社会语言模式和模仿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在没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社会语言范型对儿童语言发展有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语言范型,儿童就不可能获得语汇和语法结构。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即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观察学习可以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直接的观察学习是对观察的示范行为简单模仿;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再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简单概括为“先观察后模仿”;创造性观察是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在阅读课上进行“以读促写”教学,教授应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文本中的典型范例,或直接观察学习,或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言语形式的特殊规律、写作方法等,使其模仿文本,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写话,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4.读写心理机制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简而言之,阅读的过程是从语言到思想感悟,从外部到内部的心理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围绕中心思想遣词造句、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是从思想感悟到语言表达、从内部到外部的心理过程。
“以读促写”教学提倡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知字、词、句、段、篇的意义,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研究作者是怎样遣词用语、怎样结构段落或篇章的,把握文章的表达特色和写作方法,还要进一步开展相应的写作练习,用吸收、借鉴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以读促写”教学符合读写心理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