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向家长和学生普及变声期日常饮食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变声期学生的声带。比如,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注意保暖,不过度使用嗓子等。
作为音乐教师,要掌握变声期学生的生理知识,能准确判断和了解学生的生理情况,对处于变声期年龄段的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对班内学生做一次嗓音测试,主动掌握学生的生理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教学;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辨别自己是否进入变声期的判断方法和应对策略,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整日常作息情况。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变声期学生用嗓的劳逸结合。在教授变声期学生时,教师要尽可能把课程内容安排得丰富一些,可以结合乐理知识、作品赏析、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完成一节音乐课。这样,在不过度使用声带的前提下,也能提升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生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变声期的学生不用“谈唱色变”,在进行唱歌训练时,变声期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训练技巧,适度地练习唱歌,对学生变声期的过渡是有一定好处的。
(一)选用适合的歌曲和音区(www.xing528.com)
变声期学生的声带充血容易疲劳,高音容易破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嗓音终身沙哑。这时,音乐教师在对歌曲和音区的选择上要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做后盾,以中音为主,尽量减少高音的歌唱;音区跨度不要太大,保持在5度左右;男生的唱歌练习可以降低音域;整个练习时长不要过长,避免声带疲劳和发炎。
(二)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大部分变声期的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发声训练,在平时唱歌时都是使用自己天生的嗓音,不讲究发声的方法,这样不利于变声期的安全过渡。对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找准正确的发音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唱歌的三个腔体:胸腔、咽腔和头腔的共鸣感,可以采用哼唱或轻唱结合的教学方法,哼唱主要是让学生找到头腔共振的感觉,轻闭双唇,声音的气流通过鼻腔慢慢向上,到达蝶窦和额窦,在头腔产生共振,打开通往头声的渠道。比如,用m、n、nɡ等音进行哼唱时,鼻腔、眉心的地方会有一种麻的感觉,这时再选择一些带i韵母的歌曲让学生练习哼唱,练习好哼唱以后,可以选用“呜”“呢”等母音的练声歌曲。轻唱,主要是为了保护声带在唱歌时不会受到损伤,通过轻微的气流刺激声带,发出柔和甜美的声音。要注意的是,在呼吸时要有力度,鼻子用力吸气,再有控制地呼气。经过轻唱训练,在保护学生声带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声音和气息,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