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旦学会掌控火,火就必然会把人群结合起来,因为生火护火需要群策群力。我们或可推测,早在人们用火烹饪以前,火或许早已成为社群的焦点,因为火还具有别的功能:火提供了光和温暖,保护人们不受害虫、野兽的侵扰。而烹饪让火又多了一项功能,它使进食成为众人定时定点的共同运动。用火烹饪赋予食物更大价值,这使得进食不再是吃东西那么简单,它开辟了社交行为的可能性。从此以后,烹饪除了进食以外,还可以变成和祭祀、仪式、政治有关的活动,将彼此竞争的个体转化为社群、族群。烹饪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特殊功能、有福同享的乐趣以及责任。它比单单只是聚在一起吃东西更有创造力,更能促进社会关系的建立。烹饪甚至可以取代一起进食这个行为,成为促使社会结合的仪式。
火不只能烧煮,它还能把物质形式带进人类的节庆。烹饪改变了社会。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从此时此地开始。人们围坐在营火旁吃东西,有营火的地方遂成为人们交流、聚会的地方。人们在果腹之余,希望这种美好生活得以持续,开始对神灵有所祈求,愿意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于是祭祀应运而生。
古代中国人烹煮用的鼎起源甚早,为饪食器的一种,有烹肉煮食、祭祀和飨宴等多种用途,但它多数不是直接的烹煮器,而是礼器中的主要食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www.xing528.com)
在中华文化圈,仪式性餐食成为评量人生的尺度。有新生命诞生时,邻居亲友会赠送红色的饭或加了红豆的白饭作为贺礼;小孩满月或满周岁时,做父母的要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新屋落成时,则得宴请邻居;另外还有红白喜事等各种仪式性的餐食活动。在古代中国的宴会上,人们在餐食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或乐谱;餐桌上座位的排放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或敬酒要按尊卑、讲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