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创[1]
摘 要:现代社会进入到权利时代,人们的自我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维护个人利益的倾向更加明显,这种时代特征对现代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特征的利益化和基层矛盾多样化的特征,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价值作用更加彰显出来。本文从社会现实出发,对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模式的作用、地位、调解人员的职业角色定位、心理疏导模式的实施原则以及调解人员在实施这项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观念进行系统论述。本文认为心理疏导工作是人民调解的基础性工作。在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中,如果人民调解人员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以真诚的态度,坚持运用自己的同理心,人民调解工作在现代社会基层治理中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人民调解;心理疏导模式;心理疏导工作原则(www.xing528.com)
人民调解工作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工作。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被法律认可、专门排解民间纠纷、解决民间矛盾的一项群众性制度。这项制度具有十分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它既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和我国民族文化中天地人万物和谐的世界观,又体现了我国文化中重义轻利与道德教化为主的价值取向。[1]人民调解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和实施使人民调解工作朝着法制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2]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权利时代,个体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利益冲突增多,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日益突出,在创造“共享、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人民调解的价值意义更加凸显。[3]
通过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情况的分析,笔者曾经把人民调解工作实际运作模式分为心理疏导模式、居间调解模式与专家参与和裁定模式等。并对这几种模式的特点与应用范围做了详细的分析。[4]近年来随着参与社会调查和基层社会治理机会与实践的增多,笔者进一步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心理疏导模式的价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