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从资本主义刚刚在西欧萌芽时就出现了,它以批判资本主义、试图建立超越资本主义的更加美好的社会为理想,是代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利益的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他的不朽之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后人简称《乌托邦》)轰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大陆。莫尔在《乌托邦》中,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现实,指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实现产品的平均分配,才能根除一切社会问题。描述了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乌托邦”。在那里,社会基本单位是“户”,每户有男女40人左右,外加两个农奴,由选出的老年长者当家长。所有公民都是城市居民,基本职业是家庭手工业。整个社会“按需分配”,实现途径是消灭一切寄生现象,消灭一切无实用的多余行业,人应当过一种“符合于自然的生活”。他还提出关于社会政治、管理的设想。莫尔认为领导人应当选举,候选人由人民决定;领导人应当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公务须经议事会或民众大会进行三天研究或辩论才能决定等。
托马斯·康帕内拉是意大利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他的“太阳城”是在研究过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莫尔《乌托邦》的基础上,于狱中完成的(因反西班牙侵略者被叛徒出卖入狱25年)。其理想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位被称作“太阳”的司祭。司祭是世俗和宗教界的总首脑,其下有“威力”“智慧”“爱”三位领导人。康帕内拉也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固”,产生私有制的原因是存在家庭和愚昧无知。因此主张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制”,反对纵欲。婚姻由领导做主,体健美貌、品德优良者配对成双,生育后代,反之则不准生育。用社会大家庭代表原义上的家庭,人与人之间是兄弟姐妹或父母子女,处处充满情谊和快乐。建立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等。人人都把劳动看成光荣的事。
托马斯·闵采尔既是一位领导农民战争的德国革命者,又是一位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的理想是建立“千年太平天国”,在这个社会中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产品实行共同分配。组织形式是公社,管理机构是社员选举的议会。恩格斯说闵采尔已经猜测到了共产主义。
这三位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勇敢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不平等的弊端,进而提示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在批判旧世界中为早期无产者和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新世界,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有明显暴露,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还很薄弱,所以他们的学说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都以极为虚幻的形式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托马斯·莫尔传
在17—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取得了很大进步。法国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英国罗伯特·欧文的“共产主义试验”等,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一定条件。
圣西门(1760—1825年)承认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发展的总过程中,每一次新旧社会制度更替,都是历史的进步。法国大革命让他预言,旧的社会制度必将为理想的“实业制度”所代替。在“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力;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手工业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要劳动,人人有劳动权,没有失业现象,实行“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他把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这就使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流于空想,自己也因失望而自杀。圣西门的主要论著有《寓言》(1819年)、《新基督教》(1825年)、《论实业制度》(1820—1821年)、《实业家问答》(1823—1824年)等。
傅立叶(1772—1837年)是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博爱的虚伪性,指出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雇佣劳动是奴隶制的复活,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多血症的危机”。他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和谐社会”,社会基层单位是自给自足、独立的“法郎吉”。法郎吉是傅立叶设想的一种生产消费协作团体。法郎吉投股集资,劳动者和资产者都可入股,人人参加劳动。以劳动、资本、才能(包括知识)三者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他认为法郎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合理分配财富,并可以为任何政治制度包括君主制度所采纳。傅立叶的学说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启发工人觉悟方面曾起过进步作用,但他幻想用宣传、说服和示范的办法实现他的理想社会。他在法国,特别是在美国建立了协作移民区进行试验,结果以失败告终。
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及教育改革家。欧文靠自我奋斗出人头地,因此有一种顽强不拔的精神。但他和其他许多在工业革命中发迹的人不同,他对积累个人财富并不感兴趣,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创立一个美好的世界。欧文认为“人的性格毫无例外地总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12]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一切人都能够从良弃恶。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样板能说服一切富人,让他们共同努力,为人类创造出较好的生活环境。他在1812—1814年所写的《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就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在新拉纳克厂,他开办学校,建立各种为成人“陶冶性格”所用的机构,其目的就是证明性格是由环境造就的。欧文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这是欧文主义的一大特色。欧文的共产主义试验是建立“合作村”,原则是“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特权均等”,财产公有是根本的特征。“合作村”既是独立的经济组织,又是基本的社会单元,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农、工、商、学等统一在“合作村”组织中。每个成员都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又共同消费劳动产品。全体成员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管理公社事务。显然,欧文是把“合作村”当做新社会的基石来设计的。为了使他的计划具有吸引力,他甚至为“合作村”设计了占地大小、人员多少、建筑物的分布、式样等各种细节。按照他的设计,“合作村”将是正方形,中间是主建筑物,为公共场所,四周是住宅、饭堂、托儿所等,外围是花园,最外层是大片农场。但正因为他把这一切都设计得太细了,因此他的计划就显得特别不现实,始终具有空想的性质。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了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他们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他们当中的有些人,例如闵采尔、巴贝夫、欧文等,还分别通过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倦地实践着他们的理论主张。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说:“空想社会主义本身包含着这种社会主义的萌芽。”“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13]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是: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是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建立在“理性”“人道”“永恒正义”“绝对真理”“天赋人权”等基础上;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大多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的“良知”“良心发现”等上面,或是自身“示范带头”,少数找到了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途径,但对怎样搞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还缺乏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当成是苦难的、要别人去解放的阶级,而看不到它自己能解放自己,看不到它才是真正的现实阶级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因此,“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阶级斗争愈发展和愈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愈发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所以,虽然这些体系的创始人在许多方面是革命的,但是他们的信徒总是组成一些反动的宗派。”[14]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19世纪40年代欧洲大陆先后产生的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将自己的学说与当时的那些浅薄的“社会主义”特别是自称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区别而称为“共产主义”。他们认为当时欧洲的各种“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为与反阶级斗争的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又使用了“革命的社会主义”并将之视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词。1848年,欧洲革命使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逐渐偃旗息鼓,只有工人运动还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这就使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将工人解放运动及其目标表述为“社会主义”。
马克思正式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1874—1875年《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
列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继承人和实践者,将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动称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并把从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相并存的阶段;二是社会主义阶段;三是共产主义阶段。
从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发展看,它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学理论;二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设新社会的现实运动;三是胜利的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建立的以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制度。因此,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体。
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条件及思想根源。
首先,在社会经济方面,无产阶级运动迫切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很快暴露出来。从1825年开始,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每隔10多年就循环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次比一次严重地打击着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推动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中,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斗争方式日益进步,这就是由自发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有组织、有目的的政治斗争,甚至有些还发展到了武装斗争的阶段。但是,这一系列斗争以失败而告终,这使无产阶级日益强烈地感受到需要一个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这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空想共产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理论的破产,提高了各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认识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www.xing528.com)
第二,在思想理论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已经具备。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批判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关于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即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把它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推翻社会历史科学中的唯心主义统治,完成了唯物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从分析商品入手,深入、详尽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吸取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发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为科学。
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科学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吸收了这些自然科学的成就,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即“有机体细胞结构学说”(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发展”(进化论)的学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根据更加坚实。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革命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学识渊博、有进步思想的律师。少年时代的马克思在多方面受到父亲深刻的影响。1835年,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后按照父亲的训导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一年后又转入柏林大学,仍然在法律系学习,但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历史和哲学。在大学学习期间,马克思参加了激进民主主义团体——青年黑格尔派,积极投身于反对普鲁士统治的斗争。1939年,马克思开始研究希腊哲学。1841年大学毕业时,23岁的马克思以《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学位论文,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博士证书,并准备在波恩大学任教。但是,由于普鲁士反动当局迫害进步学者,马克思开始走上政治流浪者的生涯。这时的马克思,按其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1841年7月,马克思研究了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这使他开始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1年10月,马克思被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报纸《莱茵报》的主编。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这家报纸不顾普鲁士反动当局的种种压制,刊登了大量揭露和抨击封建势力的文章,有些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当局。在这期间,马克思相继研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
1843年3月,由于遭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辞去主编职务。6月,马克思与燕妮结婚。11月,马克思移居巴黎。在那里,马克思同德国工人及其革命者流亡团体——正义者同盟和法国工人的秘密组织都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并且经常参加德、法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革命活动。与此同时,马克思开始在理论上初步系统地批判黑格尔哲学,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真正力量,阐明了先进的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大作用。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派鲍威尔在民族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两种革命的思想,即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明确指出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才能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基本形成。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恩格斯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是巴门附近一家纺纱厂的厂主,他信仰虔诚主义,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恩格斯
1834年秋,恩格斯进入爱北斐特中学读书。中学还未毕业,父亲就迫使他中断学业在自己工厂事务所工作。接着又在1838年把恩格斯送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当练习生。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去服兵役。他除了学习和研究军事之外,还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等课程。并对当时所谓权威哲学家的反动哲学观点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在柏林,恩格斯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及其斗争活动,这对恩格斯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虽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但他的思想并不完全受其限制。这就使他后来得以与黑格尔派彻底决裂。
1841年,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以后,对恩格斯的思想和世界观的转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他彻底抛弃了唯心主义,并最后摆脱了宗教和虔诚主义的束缚。
1842年11月,恩格斯在去英国曼彻斯特一个纺纱厂当办事员的途中,拜访了马克思。在这第一次见面时,马克思就把恩格斯看成是柏林青年黑格尔派的同盟者。
在曼彻斯特,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了解工人们的生活和斗争,结识了“正义者同盟”在英国的领导人鲍威尔和沙佩尔等人,并且同宪章派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正是在阶级斗争实践这所学校的辛勤学习,恩格斯的思想发生了飞跃,并对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1844年2月,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从社会主义观点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现象,揭露了竞争、生产无政府状态、商业危机都是私有制统治的必然结果。他指出,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社会一切经济矛盾的根源,只有“用消灭私有制、消灭竞争和利益对立的办法来结束这种人类堕落的现象”。才能使人类真正获得解放。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学说。恩格斯痛斥了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指出这是最卑鄙、最下流的学说。这样,恩格斯在曼彻斯特也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这是两位革命导师共同战斗的起点。从此,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开始了为共同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的新的战斗历程。
正是在上述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反映在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其中有,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特别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这些著作和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完整地创立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明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和历史作用,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各种空想的反动的社会主义观点,分析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危害,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的策略原则,规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斗争道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斯大林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15]。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16]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工业时代一种全新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