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虽然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但它代表着工业文明前期欧洲哲学的整体水平,是近代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强劲发展在思想哲学领域的深刻反映。“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1]正是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加剧了欧洲各国经济政治的不平衡,使德国处于容克贵族势力强大压力下的资产阶级苦闷、彷徨,他们既向往英、法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进步,又害怕难以驾驭的暴力,只能“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2]因此,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德国古典哲学广泛吸收了以前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例如,以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的思想、17—18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学派和启蒙运动学派的观点等。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则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有其内在的首尾一贯的发展规律,康德开始了德国哲学的革命,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最后由黑格尔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完成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到了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费尔巴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清算,重新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同时也充分暴露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表明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前进了。这样,德国古典哲学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终结。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恩格斯说,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绝不可能创立。这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历史地位。
康德(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代表,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康德的主要代表作有:1755年匿名出版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它第一次在长期统治人们思想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缺口。1769年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关键一年。由于受英国经验主义影响,特别是领悟到休谟所提的有关因果联系有无必然性问题的重要意义,他从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哲学的“独断的美梦”中猛醒过来。1780年,康德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标志其哲学思想进入批判时期。在1781—1790年构成批判哲学体系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导论》《判断力批判》3部巨著相继问世,使康德在德国的声望与日俱增,他的新哲学的影响不断扩大。18世纪90年代康德出版的著作有《论永久和平》《法学的形而上学原理》《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学科的论争》《实践观点的人类学》,以及逝世之前由他的朋友编辑出版的《逻辑学》《自然地理学》和《教育学》等。
康德
康德的主要思想与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笛卡尔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须来自于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是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后天获得的。
康德的思想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批判期哲学。康德在匿名出版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里,生动地解释了无限宇宙的各部分在空间中的联系,探索天体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在天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太阳系自然形成的“星云说”。他立足于牛顿力学,而在世界观上却超出牛顿。这一时期他持上帝是无所不在的理性秩序的近似泛神论的观点,对因果律表示怀疑;提出道德行为根本在于个人意志决定的观点。二是过渡期哲学。18世纪60年代末,康德全面地考虑了休谟对因果律的疑难,他欣赏休谟根据经验论对因果联系观念的起源问题所做的分析,但是坚决反对休谟否认因果联系必然性的错误结论。三是批判期哲学。在这个时期,康德建立起独特的批判哲学体系,其中包括以先验论、二元论和不可知论为基本特征的认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伦理学、美学等。
“现象”和“自在之物”是贯穿康德哲学体系的两个基本概念。但康德所说的现象,并不是指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指一种主观的感觉表象。他把我们日常感官所接触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树木鸟兽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统统称为“现象世界”。同时,他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自在之物”,尽管人们不能认识它。可见康德是一位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不可知论者。在康德哲学中,感觉不反映对象,现象不表现本质,主体和客体之间、本质和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在康德面前就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可以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一个是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的世界。康德借助于这个二元论,在批判神学、肯定科学的同时,又保留神学;在论证资产阶级理想的合理性的同时,又证明其实现的不可能。总之,就整体而言,康德哲学就是围绕着“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关系,也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他的二元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点就是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康德的哲学思想的主要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使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最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康德哲学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德国的特殊表现,高度的思辨性是这种思想的一个特征。它对后世的影响是双重的。对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而言,他是德国哲学革命的先驱,起了积极的发动作用。但是,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利用康德哲学思辨性的崇高理想来对付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时出现了“回到康德”以至“要了解康德,必须超过康德”的呼声,目的是从彻底唯心主义立场解释康德。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新康德主义者都是这样出现的。19世纪末,意志主义者、不同流派的实证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也都接受了康德哲学的一定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对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进行过揭露和评论。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对康德哲学更是作了系统的分析批判。近几十年来,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界仍是研究的重要科目,具有很大的影响。
乔治·威廉·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西方社会从中古向近代过渡的世界性变革,包括从古罗马帝国灭亡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对于当时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研究的成就等,都做了哲学上的概括,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也是第一个系统地阐发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又因其哲学思想之深邃,被誉为是最具玄奥灵动的思考力的哲学家。
康德的思想体系形成于法国革命之前,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形成于法国革命之后。黑格尔的主要著作有:《哲学全书》《逻辑学》(通称《大逻辑》)《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精神现象学》等。1807年3月,《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哲学家。
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这样,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www.xing528.com)
黑格尔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把矛盾看做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他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黑格尔辩证法的理念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关于事物自身运动、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关于辩证法贯穿其中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的统一;关于事物发展中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量交错线、螺旋上升的圆圈形式;关于主体与客体、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有限与无限、有与无、量与质、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可能与现实、原因与结果、自在与自为、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自由与必然、整体与部分、分析与综合以及过渡、反思、中介、外化、对象化、物化、异化、扬弃等系统的辩证范畴,从而为从哲学高度把握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和神秘思辨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他把理性认识即“绝对精神”夸大和绝对化,并以此作为整个世界的本原和灵魂。列宁称为“聪明的唯心主义”。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是保守的,甚至可以说反动的,他把自己的哲学体系和反动的普鲁士国家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普鲁士国家看成“绝对精神”的最终体现,又把作为普鲁士国家哲学的黑格尔体系看做是“绝对精神”最完满的自我认识。这就鲜明地表明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直接为反动政治服务的性质。
不过,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具有代表性的世界观体系,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居于整个时代哲学的高峰。恩格斯是这样评价黑格尔的,他说:“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3]因此,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着很丰富的、进步的、革命的“合理内核”,即贯穿其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只是他用唯心主义观点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特征。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服务于他的唯心体系的,是用来论证他的唯心论而反对唯物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黑格尔那里,“方法为了迎合体系就不得不背叛自己”,[4]“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5]
黑格尔哲学培养了整整一代人,在德国形成一个声势浩大、成员众多的学派,后来更是超越了国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公开声明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指出继续识别和吸收黑格尔哲学中合理内容的重要意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者列宁同样也坚持了这一方向,他通过研究黑格尔,提出了发展辩证唯物论的宏大革命理论和纲领。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出身于巴伐利亚一个法学教授之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属唯物主义哲学家。曾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
在西方哲学史上,费尔巴哈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思维对存在或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而且用“颠倒”的方式对这一问题作出了与黑格尔思辨的唯心主义截然相反的唯物主义的解答。他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批判黑格尔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加以颠倒,主张物质先于精神,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他把自然界与人提到了首要的地位,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规律性与必然性。这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费尔巴哈所说的人,是生物学上的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人,因此,其唯物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丢掉了其中的辩证法,这使他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的。他虽然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看不到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费尔巴哈还揭露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神学性及其与宗教神学的关系,把黑格尔哲学称之为“理性神秘论”。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思辨哲学是真正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其本质不是别的,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了的上帝的本质。他还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秘密,最后只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用哲学否定了神学,然后又用神学否定了哲学。”费尔巴哈揭露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内在联系。他指出,黑格尔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因此,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在政治上,费尔巴哈反对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费尔巴哈于1870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德国哲学界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为新时代、新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但是应当指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也存在着缺陷和局限。费尔巴哈虽然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秘密,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但是他没有看到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没有看到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他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哲学,而只是简单地把它当做无用的东西抛在了一边。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它发展成为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直接继承者,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把辩证法从他神秘的哲学体系的束缚下解救出来,同时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他们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哲学史上的新纪元。
综上所述,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做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后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但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完全不能正确地分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精华和糟粕。他们曲解或根本抛弃辩证法,着重发挥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以及一切神秘和保守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