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幕府统治发生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成长、外国帝国主义入侵的背景下发生的。
首先,德川幕府的统治使幕府体制走向了衰落。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彻底打败了敌对的军阀势力,基本上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事业。1603年,德川家族获得了世袭的“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的称号,在江户(今东京)设置了幕府,日本历史进入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幕府成了全国最高统治机构,掌握实权,天皇政治权力被剥夺。全国被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封建领地,将军占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其他的领地分属于大大小小260个大名(诸侯)。将军和大名又把自己的领地分成小块转赐给家臣,或者给他们一定的贡赋作为俸禄,这种家臣就是武士。通过层层转赐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将军、大名和武士,他们成了日本的统治者。从此,日本开始崇尚武士道精神。
在幕府体制下,被统治阶级也被划成不同的等级,而且等级制度非常森密。全社会被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拥有各种特权,是日本最基层的统治阶级,其他三个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力,深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和限制,饱受压迫和种种歧视。经济上,沉重的赋税导致民不聊生,积怨重重。正是专制统治、苛政杂税、森严的等级,导致了幕府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倒幕运动的兴起。
第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17世纪,日本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日益增多。桑、棉、茶、漆、烟草、蓝靛、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已经非常普遍。丝绸、棉布、纸张、陶瓷等手工业品的品种和产量也都有所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19世纪中叶,江户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特别是18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陆续在一些生产部门中出现。在分散的手工工场之外,一些商人包买主还自己设立棉纺织工场,使用“机织下女”从事纺织。于是,集中的手工工场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出现。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日渐活跃。以江户、大阪为中心的陆、海路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长崎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但是,直到倒幕运动开始的时候,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日本仍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资产阶级也没有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幕府制度的解体。在农村,富农、商人和高利贷者招募农民开垦新田,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并开始反对封建领主制度。作为封建统治重要支柱的武士阶层也日益发生分化。在城市中形成了城市特权商人阶层。沉重的封建剥削和高利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此伏彼起。
在各地起义的冲击下,19世纪30—40年代(天宝年间),各藩及德川幕府不得不进行改革,史称“天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政治方面,打破封建等级观念,破格提拔下级武士参加藩政,鼓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军火工业;在经济方面,整理各藩财政,豁免武士债务,公布藩政府和大名的收支账目等。西南诸藩的改革,目的在于巩固藩政,但其中有些措施在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基本上获得了成功。改革增强了西南各藩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此后西南各强藩迅速兴起,成为抗衡幕府的强大力量。
1841年,德川幕府实行幕政改革。主要内容是:恢复自然经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解散享有特权的商人同业公会,向商人征收重税;减免封建领主对幕府的欠款;禁止农民流入城市;压制以“兰学”为代表的西方科技文化的盛行等等。幕府改革的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统治,阻挠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幕府改革的失败,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力量,加深了封建统治的危机。
第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幕府统治内部危机同时并发的是民族危机。19世纪初,英、美、俄等国政府曾经先后遣使日本,要求开港通商,都遭到幕府的拒绝。此后,幕府指使沿海各藩,凡是靠近日本港口的外国舰船一律给予炮击。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幕府害怕引起同欧洲列强的冲突,1842年下令,允许外国船只在日本的某些港口加煤加水。
到了19世纪40—50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远东地区的殖民扩张,日本也就成了他们的一个目标。首先用炮舰打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在美国的武力威胁和压迫下,1854年3月31日,日美双方签订《日美友好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箱根(今函馆)两港为美国舰船的停泊地,对美船人员供给食物、煤炭等,价格由日本规定;允许美国在这两港设领事,并获得最惠国待遇。《神奈川条约》打开了日本的大门,结束了日本二百多年闭关自守的局面。不久,英、俄、荷等国援引美国先例,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858年6月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亦称《江户条约》)。日本向美国开放函馆、神奈川、长崎、新潟、兵库五港通商,允许美国商人贸易期间在江户和大阪停留,实行对美国有利的低关税率,承认美国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接着,荷兰、俄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又先后与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借机索取巨额赔款,同时利用不平等条约粗暴地干涉日本内政。欧美列强通过签订《改税协定》,把主要商品的进口税率一律降低到5%。开港后,1860—1867年,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急剧增加,其中出口额增加两倍半,进口额增加13倍。大量的外国工业品涌入日本市场,破坏了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同时,外国资本家又以低价收购日本的生丝、棉花和粮食,大大影响了日本的丝织业和棉织业的生产,造成粮食恐慌,大量的手工业工人破产失业。日本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的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日本
幕府体制的衰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深重的民族危机,导致日本国内各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引发了一系列起义和市民暴动,统治阶级内部围绕着将军继承问题和开国问题也发生了激烈的派系斗争。一方面,以长州藩的吉田松阴和萨摩藩的西乡隆盛为代表的西南各藩的改革派,利用当时国内各阶层普遍反对开国的气氛,倡导攘夷排外,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另一方面,中下级武士和部分大名在幕府的高压政策下利用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的有利形势,逐渐同一部分公卿、大名及不满幕府统治的资产阶级结成倒幕同盟。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www.xing528.com)
在人民起义和倒幕派的强大压力下,幕府采取了怀柔和镇压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力图建立将军与天皇为首的大名和上级武士的联盟;另一方面,积极策划用武力镇压西南诸藩的倒幕势力。幕府的两手策略并未使形势得到扭转。1867年冬,天皇向长州、萨摩两藩发布了“讨幕秘诏”,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看到形势不利,提出辞去将军职位并归政于天皇的要求。于是,天皇下诏废其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等职。至此统治日本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宣告结束。
1868年1月3日,睦仁天皇颁布了“天政复古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制度和成立新的中央政府,9月后改为明治元年。明治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扫除幕府残余势力,平息反动大名的叛乱,统一了日本全国。这就为日本天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2.明治维新的内容
天皇睦仁在改革派武士的支持下,进行了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良既有的统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两个方面。
1868年3月14日,天皇睦仁宣读了《五条誓文》:①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②上下一心,大展经纶;③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④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⑤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在《五条誓文》的结语中宣称:“将实行我国前所未有之变革。”因此,《五条誓文》标志着后来被称之为“明治维新”的开始。1868年4月21日,政府又颁布了《政体书》,即新政府组织法,它规定了政府的政治体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宪法的性质。《五条誓文》和《政体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成为明治维新的基本纲领。
这些改革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奉还版籍。政府通过批准各藩“奉还”领地和部民,却不重新授封,巧妙地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部民的领有权,使各藩主成为新政权的地方官员。这样,中央政府完成了收回旧藩政治权力的第一步。二,废藩置县,即废除藩国制度,打破藩界。通过这一重大措施,改变了以往藩政割据的局面,最终完成了对旧藩主政治权力的收回。三,废除封建等级制和取消武士特权。实行“四民平等”,取消各等级之间在职业、通婚、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限制。这一项改革,取消了封建等级制,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四,改革土地制度,实行新地税法。在维新中,日本取消了种植商品作物的各种限制,允许作物栽培自由,废除土地买卖的禁令,确认土地所有者的私有权,同时,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近代土地所有制和货币地税,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日本革新了既有的统治制度,为日本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日本在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和封建法规之后,实行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等。
日本为了建立近代化的陆海军和大工业,先后聘请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建立以国家为主、铁路和矿业为重点的近代化工矿企业。同时积极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设立通商司,奖励贸易,取消商人的专利同业公会,统一全国货币,修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事业和银行金融业,建立军工厂和模范工厂。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统一市场的形成,加速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使日本形成了工业化与军事化紧密相连的特点。
在工业化的背景下,日本在军事上实行改革,建立了近代化的军队和警察。还建立了天皇近卫军,颁布了义务兵役制,开始实行征兵制,组成近代常备军(“皇军”),向军队灌输反动的武士道和忠君爱国思想。同时设立内务省,统一指挥全国的警察,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警察制度。通过工业化和军事改革使日本初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日本在发展经济和军事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国家开放。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措施,设立了文部省,统管全国教育事业;实行新学制,普及小学教育,大力发展师范教育;注意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创办东京大学,作为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员的中心。另一方面,注重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欧洲式教育。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国民思想的开放和社会的开化,为日本社会的近现代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明治维新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为日本跻身于工业世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加上其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发展成为带有封建军国主义特征的资本主义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