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文明史:工业文明初步确立

世界文明史:工业文明初步确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英国的带动下,法、德、美等国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由于水力机械严重受制于自然水力资源的供给和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使动力问题日益成为工业革命的关键。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后果。第六,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

世界文明史:工业文明初步确立

工业革命或者说产业革命,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也是从技术革命开始,最终引起社会革命的整个过程。在工业革命的兴起中,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经历了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英国的带动下,法、德、美等国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

1.英国工业革命

人类工业时代的到来以1763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大约经历了210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使人类发展获得了全新的动力,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机器发明和技术革新,迅速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面貌。

(1)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确立,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经济前提。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领先发展和繁荣则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精细的分工为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奠定了基础。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蓬勃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分工更加精细,数量也大大增加。当时,英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居民从事传统的毛纺织业。二是手工工场培养了从事各种专门劳动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技术前提。另外,为了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各种发明创造,欧洲各国相继创立了一系列近代科研机构。1662年建立了英国伦敦皇家学会;1666年成立了巴黎科学院;1700年创立了柏林科学院等等。这些科研机构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的科学家牛顿、布莱克、拉瓦锡、波义耳等人,分别在物理学、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机器的发明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奠定了科学基础。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然后带动其他工业部门发生连锁反应,最后到制造和使用机器而完成。

在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中,1733—1738年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生产效率提高了6倍。1764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提高效率18倍。此后,理发师、木匠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童工出身的克隆普顿制成了新水力纺纱机,牧师卡特莱特在1785年制成了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进,近代资本主义大工厂开始出现,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棉纺织业阶段。由于水力机械严重受制于自然水力资源的供给和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使动力问题日益成为工业革命的关键

动力问题的解决以1763年瓦特发明和改良的蒸汽机为标志。蒸汽机的问世突破了自然条件对工业发展的限制,推动了所有工业部门的发展和进步。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1]。蒸汽机问世后,不仅迅速应用于棉纺织业,也迅速推广到其他工业部门,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很快发展起来。表6-1为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进步情况表。

19世纪初的瓦特蒸汽机

表6-1 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情况

续表

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从纺织业开始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一系列生产机器的改良和发明、生产技术方法的进步为基础,英国迅速建立起全国性的工业体系,工业化布局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而迅速扩大,工业城市由沿海沿河散布到内陆;在轻工业发达的同时,重工业得到确立和发展,农业则因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进一步被纳入为工业发展需要而生产的体系中,工业化变革深入到各行各业。

到19世纪30—40年代,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经取得统治地位,机器制造业也进入机械化阶段,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www.xing528.com)

继英国之后,法、德、美、荷、比、意等国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历程。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此,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

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后果。第一,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产量都成10倍增长。1785—1850年,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增至20亿码,增长49倍;煤的开采量从1770年的600吨增至1861年的5700万吨,增长8倍以上;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增长130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工业产值一直高于农业产值,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发展成英国五大基本的工业部门。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61.8%,英国已经以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的面貌出现了。第二,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兰开夏成了棉织工业的主要中心;苏格兰也出现了以格拉斯哥为中心的新工业区。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日益发展起来。第三,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工人严格地被组织在工厂中,成为依附于机器的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同农业的联系被割断了,工人的劳动也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在工业中迅速得到确立。第四,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了近代产业资产阶级和产生无产阶级及其对抗。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受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冲击,英国社会原有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组合,人数众多的工厂主和投资于工业的商人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资产阶级的主体。农民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手工业在大生产的竞争面前纷纷破产,被迫加入工人阶级的行列。到了工业革命完成的阶段,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已基本简化成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三个基本阶级的关系。第五,增强了英国的国际地位。18世纪以前,英国落后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82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50%,世界贸易的18%。1839年,煤产量相当于法、比、普总和的三倍。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六,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因人口流动、技术、产品输出等,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大陆和美洲传播。国际范围内开始以英国、法国为标志,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及政治格局逐步建立。

2.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的欧美社会

英国的产业革命很快在欧洲大陆扩展,在世界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在第一次工业化浪潮中,由于意大利、德国还没完成国家统一,俄国等还没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而第一次工业化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主要向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和北美扩散。在工业浪潮的席卷下,法国、德国和美国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工业化方向,工业革命取得了重大成就。

法国的工业化开始于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金融大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法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法国的工业革命也从纺织业开始,特别是棉纺织业。这主要得益于英国纺织机器的引进。1846年,法国棉花年加工产量达6.4万吨,有动力织布机约3.1万台。法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供不应求。与此同时,法国工业专门化达到一定程度。19世纪中期,法国出现了几大工业区,北部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心,洛林、卢瓦尔河流域是冶金工业重地,里昂是丝织业中心,巴黎则是服装奢侈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到第二帝国末期(19世纪60年代),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与英国所不同的是:法国工业革命后,小农经济依旧活跃、城市化进展缓慢、工业结构不合理。

德国由于长期四分五裂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直到1834年全德关税同盟成立,统一的经济市场在德国开始出现,各邦商业繁荣,制造业也开始发达起来。

德国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这时英国已宣布取消了机器出口和熟练技工出口的禁令,使德国得以合法地大量引进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熟练工人,大大缩短了德国产业革命的历程。1850—1870年,德国工业迅速高涨,新企业、新工厂如雨后春笋,工业城市大量兴起。德国的重工业,特别是产煤业尤其突出。在20年中,德国煤产量增加了5倍,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产煤国。德国的铁路建设引人注目,自1835年从纽伦堡到富尔特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到19世纪40年代,全德建成了20条铁路,德国迅速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更是迅速发展,使德国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人力条件,崇尚自由的社会风气,使美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最早起步的也是纺织业。他们仿效英国,在1790年建立了第一座纺纱厂。19世纪上半叶,美国工业进一步发展,工厂制度在各个工业部门已占支配地位。匹兹堡成为美国著名的冶金中心。1850年,美国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产值。

工业的发展使美国劳动力供不应求,于是促使大量移民涌入美国;技术改造受到重视,为节省劳力,发明许多机器,这成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如轧棉机、收割机、造纸机、缝纫机、制鞋机、轮转印刷机等。还有各种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机床。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统一经济市场的形成,西部的开拓,为工业革命创造了跃进发展的新机会。农业产业化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条件,西部开拓满足了工业化对粮食的需要。

工业化浪潮下,各国第一次产业革命大体起讫年代为:英国约1760—1830年;法国是1830—1860年;德国约1840—1875年;美国为1865—1890年。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有没有建立大机器工业生产体制;工业资本是否在经济产业中占优势。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使用非生物能源(蒸汽)、粗质量的机器大生产和并不太高的技术水平。其技术创新主要是基于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积累。例如,蒸汽机的发明是由技能娴熟的匠人,把手工活动的工艺积累起来加以合理化,用矿物燃料来驱动蒸汽机。那时的技术也有一定的科学含量,也就是说,有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认识。瓦特能够改良蒸汽机,是因为他有一定的热力学知识;但大多数技术都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北大西洋世界形成了一个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共同体,并整体开始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工业化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还促使了相关国家社会生活的都市化。工业化浪潮使大量人口迅速涌向城市,1900年欧洲1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达到了135个,总人口4600万,城市化成为工业社会的一大标志。城市化又促使田园牧歌式的稳定大家庭的解体,代之以“核心家庭”;人们不再日出而作,而是服从于资本需要和机器运作;衣食住行、娱乐等文明程度都有明显提高。

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信贷关系应运而生,银行出现,金融家逐渐取代实业家,金融资本主义日益取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都发生了新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