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但是人类真正进入科学时代,却是近代的事情,其标志是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从此,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直到牛顿确立近代科学的牢固地位以后,科学才完全成为社会上一项独立而重要的事业。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古代科学遗产为其提供了学术基础;显微镜等仪器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技术前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兴盛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文艺复兴使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的精神独裁,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一时期,勇于探索的科学家辈出,成果累累。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而否定了统治西方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而且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
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在其《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中对“日心说”的阐述保留了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等论点。其后开普勒建立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行星光行差、视差相继被发现,“日心说”遂建立在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上。
布鲁诺,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继承并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于1592年在威尼斯被捕入狱,被囚禁八年,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布鲁诺的主要著作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书中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明确指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宇宙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物质的”。还著有《诺亚方舟》,抨击死抱《圣经》的学者。
开普勒(1571—1630年),德国天文学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www.xing528.com)
开普勒在第谷的工作基础上,编制成相当精确的《鲁道夫星表》。直到18世纪中叶,该表仍被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们视为珍宝,它的形式几乎没有改变地保留到今天。开普勒的主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光学》《宇宙和谐论》《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和《稀奇的1631年天象》等。在《宇宙和谐论》中,开普勒只需7个椭圆就可以描述天体运动的体系。在《彗星论》中,他指出彗星的尾巴总是背着太阳是由于太阳排斥彗头的物质造成的,这是半个世纪以前对辐射压力存在的正确预言。此外,开普勒还发现了大气折射的近似定律。为了纪念开普勒的功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1134号小行星命名为开普勒小行星。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可以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1590年,伽利略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得“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用来观测天体,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被命名为伽利略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运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著作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这些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果。
伽利略望远镜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西方文明的结构与走向,而且为世界文明的高速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第一,为随后的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作为生产力,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兴起,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第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第四,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五,对资产阶级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