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中古文明的发展脉络

中华中古文明的发展脉络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唐初“贞观之治”到清朝“康乾盛世”的一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实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繁荣;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再度分立和宋元政治变革,开放而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演绎出了由强转衰的嬗变。边疆各族与中原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开放与交流使中华文明美名远扬,泽被东西。五代、辽、宋、夏、金、元是中华文明再度分裂到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中华中古文明的发展脉络

从唐初“贞观之治”到清朝“康乾盛世”的一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实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繁荣;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再度分立和宋元政治变革,开放而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演绎出了由强转衰的嬗变。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阶段。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隋唐时代终于实现了人民所渴望国家统一局面。隋朝三十多年的统一为唐朝进一步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后,李渊父子先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镇压了各股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为了消除战乱,安定民生,唐初在经济上实行了前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度,予民休养生息,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贞观至开元一百多年中,农业手工业生产不断上升。贞观时期,斗米值三四钱,成为历史佳话。手工业方面,绫锦、陶瓷、纸张、金属制品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国家政治、经济达到了昌盛繁荣的顶点。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亲密,疆域空前辽阔。唐朝时,北方先后有突厥、回纥民族,东北有靺鞨民族。唐朝在北部边境先后建立了都护府和都督府。西南有南诏和吐蕃;南诏为彝族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云南王的封号;吐蕃为藏族的祖先,与唐几次通婚,保持“和同为一家”。边疆各族与中原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国力的强盛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更使首都长安成为当时国际上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地方,仅日本一国就先后派出“遣唐使”20多次。开放与交流使中华文明美名远扬,泽被东西。

五代、辽、宋、夏、金、元是中华文明再度分裂到统一的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局面和社会局面都极其错综复杂的时期。宋朝(960—1279年)分为北宋(960—1127年)与南宋(1127—1279年),合称两宋,与五代十国辽夏金元并存。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逐步完成了封建化,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元统一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以两宋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设置枢密院等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统一管理。受政局的影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由于南方社会相对稳定,许多中原人为避战乱而流落到江南,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府又提倡、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就如宋高宗所认识到的“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这些因素促进了江南经济的繁荣。而长期处于战乱中的中原,繁重的兵役、人口的流失以及战争的破坏,造成劳动力减少、土地荒废,沃野变成了战场,场房变成了营房,没有连续生产的环境,与江南经济开发的良好局势形成了鲜明对照。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商贸往来的兴盛,进一步加强了南北朝以来各族人民的大融合。(www.xing528.com)

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无论是滥杀功臣,还是加强君主集权的封建专制,都不能扭转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命运;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不能阻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清代文字狱”旨在加强封建王朝对人们思想的钳制。但是却唤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呐喊,他们在痛苦的思想挣扎中,提出了更加客观的、科学哲学见解,在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和抨击中闪烁出了新的思想火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