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西非文明的商道影响: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

古代西非文明的商道影响: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神秘的雕像诺克3.撒哈拉商道上兴起的文明古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都是受撒哈拉商道影响而曾经盛极一时的西非文明古国,这里的文明带有显著的商贸特色。撒哈拉商道是古代西非与北非人民交往的主要通道。

古代西非文明的商道影响: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

1.古代西非社会概况

西非是非洲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地区,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尼格罗人发展过发达热带锄耕农业,辅之以比较发达的传统手工业畜牧业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出产,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祖先放牧和田园生活的写照。他们通过多条商道与北非、地中海地区进行频繁贸易往来,形成了早期的市集和城镇。西非早期社会分层比较明显,大多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和城邦。伊斯兰教传入后,居民大多信仰混合宗教,有些地区还吸纳了阿拉伯字母,创制了书写文字。早在公元前就出现了精制的赤陶雕塑品,这里的艺术以木刻面具、陶塑和青铜像最为著名,其特点是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图形来表现人们对现实和灵魂的抽象思考。公元前3世纪左右西非地区进入铁器时代,先后出现过诺克文化(公元前900—公元200年)、萨奥文化(公元前约425—公元1700年)和伊费—贝宁文化(公元约6—16世纪)等一系列区域文明,其中尤以诺克文化最为著名。

2.诺克文化

诺克文化是西非铁器时代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黑人文明,在非洲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诺克文化时期的赤陶雕刻,是迄今为止非洲所发现的最古老的艺术雕刻,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充满了非洲的艺术特色。

诺克文化的遗址散布于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以北,南北达322千米,东西达483千米的地区。由于考古发现位于诺克村(尼日利亚中部卓斯城西南的小村)一带,因此把这种文化定名为“诺克文化”。1936年人们在开矿时发掘出一只古代赤陶猴头像,1943年,英国考古学家伯纳德·法格在附近又发现一些赤陶雕像的残片、动物雕像、石制工具、金属工具和其他物件。根据放射性碳素测定,这些文物的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900—公元200年。

赤陶雕像(包括动物雕像和人头雕像)是诺克文化的主要标志。其制作工艺如下:首先制作黏土雕像,然后进行焙烧。在焙烧时,对温度的把握十分关键,因为在不同的温度下,赤陶雕像的坚固程度也不一样。可见,赤陶雕像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包括对黏土性能的了解和对焙烧温度的掌握。在诺克文化遗址上出土的赤陶雕像,已经经历了二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足见其制作技巧的高超

从赤陶雕像的艺术造型来看,创作者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既有写实,也有抽象),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还必须指出的是,人物雕像以非洲黑人为表现对象,艺术作品充满了非洲的特色。这对于“非洲文化外来说”是个有力的驳斥。

古代神秘的雕像诺克

3.撒哈拉商道上兴起的文明古国

加纳帝国(700—1200年)、马里帝国(1200—1500年)和桑海帝国(1350—1600年),都是受撒哈拉商道影响而曾经盛极一时的西非文明古国,这里的文明带有显著的商贸特色。

撒哈拉商道是古代西非与北非人民交往的主要通道。研究表明,早在撒哈拉地区沙化前,这种交往就已经存在。撒哈拉地区沙化后,这种交往并没有停止,人们避开纯沙漠地区,穿梭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使贸易活动继续进行。

撒哈拉商道贸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张纵横交叉的商道网。它以沟通南北为主,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商道。阿拉伯商人带去了食盐、布匹和贝壳,用以换取西非的黄金、象牙、鸵鸟毛和可拉果等。

撒哈拉商道贸易的兴盛,对于西非古代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西非赤道以北地区,由于受到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活动的推动,从公元3世纪起,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起起伏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非中部先后兴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三国都是地处撒哈拉商道的要冲,因而便于控制南、北之间的贸易。此外,它们还掌握了西非的产金地。依靠垄断同北非的贸易而获得大量利润,国力日趋强盛,最终成为西非强国。三国除了商业贸易十分兴旺外,农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化欣欣向荣。马里帝国的富足甚至名扬欧洲。

(1)加纳帝国

古代加纳和现在的加纳共和国虽然在地理和历史渊源上毫无关联,但因“加纳”一词对非洲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千多年前加纳大帝国的名称却被沿用了下来。

古加纳王国兴起于公元初期,全盛时期约在8—11世纪。“加纳”一词原为该国统治者的称号,后传作国名。地处今毛里塔尼亚和马里的交界处,即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上游地区。加纳的主要居民是曼丁戈族的索宁克人。加纳在兴盛时,不但控制了撒哈拉商道南端的通商据点,而且控制了黄金的重要产地。

据11世纪的阿拉伯作家阿尔·巴克希记载,加纳王国以盛产黄金著称。国家规定金块归国王所有,但金砂可以自由买卖。金价由国王控制。王国政府还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这种贸易主要以撒哈拉沙漠的盐和地中海地区的铜、干果、贝壳等商品换取西非的黄金和奴隶,贸易税收成为王国的重要收入。黄金生产和撒哈拉贸易促进了加纳王国的繁荣。到加纳访问过的人都盛赞其宫廷中服饰之华丽,不仅国王及大臣的衣服上带有贵重的金饰,就连卫士手中的盾牌、宝剑也都镶有黄金。王宫的狗戴的项圈都是金或银制的。通过撒哈拉商道贸易,加纳获得大量财富,当时有人称之为“黄金之国”。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在10世纪中叶访问过古加纳,他说:加纳国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王,就是因为他有黄金”。加纳王国除了商业贸易十分活跃外,农业和手工业也同样发达。农产品有高粱、棉花和黍子,手工业生产陶器和铁器。到11世纪,加纳王国进入全盛时期。其在全盛时期拥有军队20万,其中4万名弓箭手。这支军队东征西伐,迫使周围小国称臣纳贡。1076年,摩洛哥的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征服了加纳,伊斯兰教开始在西非得到传播。摩洛哥对加纳的统治虽然只维持了十多年,但破坏了加纳王国的农牧业生产及其同北非的贸易关系,使加纳的藩属相继独立,加纳王国从此一蹶不振。1200年,苏苏族的国王苏曼古鲁征服了加纳的残余部分,把它变为自己的藩属。约1240年,加纳原属国马里吞灭加纳,古加纳王国从此销声匿迹。

(2)马里帝国(www.xing528.com)

马里位于西非尼日尔河上游,原为加纳属国。1230年,松迪亚塔继承父位,成为马里国王。他大胆改革,首先把自己的氏族成员,按年龄等级组成军队,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向外扩张,征服邻国。松迪亚塔重视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尼日尔河上游谷地水源充足的自然条件,鼓励百姓扩大生产。除种植稻谷、高粱和蔬菜外,他还引进了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对于外来商人,他提供各种便利和安全。在松迪亚塔统治时期,马里经济繁荣,贸易兴盛,社会稳定。

1235年,已有五百年历史的马里王国在松迪亚塔的率领下击溃了苏苏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马里逐渐控制了原加纳王国的土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更富裕的国家,而且于1240年率军占领加纳王国。松迪亚塔威望大增,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君主”。

14世纪上半叶,穆萨在位期间,马里达到鼎盛时期。它的疆域覆盖了今马里、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几内亚等国家,并且控制了这一地区产盐区、采铜矿和产金区。穆萨实行中央集权制,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他可以任命所有的官员,也可以对行政、司法事务行使最终否决权。穆萨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全国有9万名步兵分驻各地,另有1万名骑兵作为机动力量,经常巡查全境。1324—1326年,穆萨去麦加朝圣,其队伍之盛大和豪华,其行为之慷慨和大方,震惊了世界。穆萨邀请了许多穆斯林学者同他一起回国,马里的许多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学术中心,廷巴克图的散科尔清真寺成为当时驰名阿拉伯世界的大学。马里和穆萨的名字四处传扬,穆萨被称为“金矿之王”,穆萨于1337年去世。

在穆萨统治时期,马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但它还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母系继承制依然保持,妇女比男子享有更多的社会尊敬;食盐贸易在马里占据了重要位置,是官员们获得报酬的主要源泉。在贸易发展的同时,工业也有一定成长。

1360年以后,马里王国因出现争夺王位的内战,开始衰落。国土萎缩,内讧不断。1375年欧洲绘制的地图上,出现了马里国。马里在188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称“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956年成为“法兰西联邦”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苏丹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联邦于1960年8月解体,9月22日马里宣布独立。

(3)桑海帝国

桑海原是尼日尔河中游地区的一个小王国,建于7世纪中叶。11世纪初,它迁都加奥。由于加奥地处南北交通的要塞,商业贸易十分活跃。据记载,加奥城有7626所房子,人口估计为7.5千人。兴盛的贸易使桑海从中获益,逐渐富足。

公元1464年,索尼·阿里登上王位。在其统治的28年中,索尼·阿里四处征讨,开拓疆域,桑海日渐强大。1492年,索尼·阿里去世,其部将穆罕默德·杜尔政变上台,自立为王。杜尔废除了过去全民皆兵的传统,他从被征服者中间挑选强壮者,配以装备,组建了常规军。杜尔指挥这支军队,经过十余年的征战,终于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

杜尔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为桑海帝国的强盛作出贡献:首先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在中央成立若干个职能部门,全国则划为10个省。国王拥有绝对权力,所有官员均由他任命。其次是重视经济发展。15世纪末,桑海的农业十分繁荣,农业生产技术(选种、深耕、水利和灌溉)得到发展,建筑、纺织和造船相当发达。以造船业为例,在沿尼日尔河的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造船厂,有的船厂已经能够建造30吨的船只。再有是尊重学者,发展文化。廷巴克图是桑海帝国的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16世纪中叶,它已经有150~180所讲授古兰经学校。在廷巴克图,散科尔清真寺发展成为一座大学城,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学者们集聚一堂,除了研究古兰经外,还研究法律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天文等学科。

公元1528年后,杜尔年迈又遭失明,被自己的儿子放逐。桑海帝国内部不断发生权力之争,逐渐走向衰亡。

(4)贝宁王国

贝宁王国地处西非中南部,在今尼日利亚的西南部尼日尔河三角洲附近,贝宁城是古贝宁王国首都的所在。1897年英国殖民者入侵,将其并入尼日利亚。今日贝宁共和国,旧名达荷美,1894年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1975年11月改国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又改为贝宁共和国。今天的贝宁共和国与古代的贝宁王国,不仅所在地域不同,也没有承袭关系。

贝宁王国是非洲黑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始建于10世纪,曾经兴盛一时,存在时间长达八百年,在非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

作为中世纪形成的一个黑人王国,它一直是非洲大陆发达的文化中心之一。而青铜艺术正是在这种特有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发展成熟,进而达到艺术的顶峰。贝宁王国的青铜艺术品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贝宁文化的代表,也是贝宁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贝宁王国文明的象征。有人认为可以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青铜艺术品相媲美。有趣的是,西非地区并不产铜,早先贝宁人所用的铜是骆驼商队从遥远的北非运来的。当时在西非,铜曾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贵重物品。后来随着葡萄牙人的到来,铜通过海上从欧洲大量运入贝宁王国,这为能工巧匠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非洲特有的艺术从而融入到青铜作品之中。贝宁文化的杰出代表除青铜雕刻外,还有象牙雕刻、木雕等。

贝宁王宫又称奥巴宫,是古代贝宁王国建筑与艺术的杰作,它始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迄今保存完好。王宫建筑风格独特,高大的宫殿和众多的宝塔组成和谐的建筑群体。宫殿大厅的梁柱和回廊上装饰有青铜雕像和浮雕,其内容多为描述战争场面和狩猎情景。宫内还有圣殿和神龛等。那些宝塔的顶端有大鹏展翅状的青铜制品。王宫四周以红色围墙环绕,围墙上有众多的浮雕,其内容多为描绘重大的历史事件,精雕细刻的人物形象逼真。王宫的大门采用橡木板镶嵌而成,庄严高大,坚固实用。贝宁王宫已成为古代贝宁王国的重要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897年,贝宁文明因英国殖民者的入侵和大肆掠夺而破坏。存放在王宫和神庙中的5000多件文物都被掠走,贝宁文化遭到了灭绝性的损失。如今,在世界一些博物馆里,人们仍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贝宁古王国的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