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苏美尔人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
通过放射性碳14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被闪米特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
苏美尔文明大约经历了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4300—前3500年)、杰姆连特·奈西尔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800年)、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800—前2371年)、阿卡德时期(约公元前2371—前2191年)和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13—前2006年)五个时期。其中阿卡德时期使巴比伦实现了空前统一。阿卡德王国的创立者是萨尔贡一世,虽然出身卑微,生不知父亲所在,又被母亲遗弃于幼发拉底河边。但因收养他的园丁后来成了宫廷园丁,使他有机会接近并觊觎王位。他在夺取政权后,先后出征34次,大获全胜,“洗剑于波斯湾”,统一了两河流域。他的孙子纳拉姆辛继位后,继续扩张。他自称“世界四方之王”“普天下之王”,征服远方部落。但他死后,阿卡德王国逐渐衰落,其继任者死于宫廷政变,东北山区的游牧的库提人趁机灭了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勃兴并不巩固。约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被东南面的埃兰人所俘,王朝覆灭。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因此终结。
苏美尔早期社会以城邦为特征,各城邦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的村镇形成。每个城市都有若干神庙,其中城邦主神神庙地位最高。神庙不仅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场所,也是城邦的经济中心,其土地是氏族部落的共同财产,国家形成后则转为国有。神庙的出现不仅是苏美尔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之一。城邦首领兼有世俗和宗教双重职能,战时则统帅军队。城邦内部有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名义上有一定的政治权力,但后期多为首领或贵族会议操纵。到阿卡德王朝时,萨尔贡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他使全国只有一张嘴”。[1]
乌尔纳姆颁布了现今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自己在南部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是苏美尔文化的最后一次复兴期。乌尔王朝灭亡以后,苏美尔人就退出了两河地区的政治舞台,但其文化仍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2.苏美尔人的文明成就
(1)创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www.xing528.com)
《乌尔纳姆法典》以乌尔第三王朝国王的名字命名,内容分序言和正文两部分,涉及“王权神授”、法律“神圣性”、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私人土地所有权、债务、家庭、婚姻,还有若干刑法条文等。明确了立法、司法诉讼和审判等司法制度。这部法典对巴比伦法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2)楔形文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东方的拉丁语”
苏美尔人在交流中逐渐创造了象形文字。之后,阿卡德人对它加以继承和改造,创造了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秆和动物骨头在软泥上所刻,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好像木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经把它作为自己的文字。公元前3200年,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但有取之不尽的来自两河冲积平原上的黏性泥土,苏美尔人将之制成泥版,用芦苇做成的书写工具在上面刻字或画图。
楔形文字
(3)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
约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拥有了自己的历法。苏美尔人用观象台观察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盈亏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没有闰月。一星期七天,用天上星辰各神的名字命名:星期天(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
此外,苏美尔人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还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确立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学校已遍及全苏美尔,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了大量的书吏和书记员。苏美尔人创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讴歌了乌鲁克的国王、大英雄吉尔伽美什的许多伟大业绩。公元前2300年左右,苏美尔人还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在约尔根特佩出土的黏土地图上可以看到一片被小丘环绕的地区,有一条水道穿过,并用楔形文字在地图中央标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