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土陶,从最初的准备材料到做坯、烧制,整个过程都是全手工的,所以制作起来相对较慢,需要手艺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对于土陶的制作,黎族妇女充分掌握了泥性的柔软可塑性,通过用力的不同,塑造出不同的形状。她们依靠自己内心的感受观察身边的事物,对手中的泥土进行加工制作。在对黎族各村寨制陶人进行了解后,笔者将黎族的土陶制作技艺归为三类:捏塑、泥条盘筑、泥片筑塑。这些技法都是较为原始的技艺,制作过程并不难,只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就可掌握。
2015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笔者看到黄玉英正在捏塑一个土陶的杯子。泥塑法是黎族土陶制作中最原始、最早使用的方法。先拿一个半湿润的泥团放在两只手中,利用掌心的转动形成半圆形,再完全用大拇指的力气按成一个凹型容器。这种泥团捏塑成型的器型以圆形器皿最为方便,基本形状和手形是差不多的,结构简单,形体单纯。同时,因为整个过程是在手掌中完成的,所以制作出来的形体不会有过高的或过瘦的,高度和直径的差别不是很悬殊。黄玉英手上做的器形高为5厘米,宽为6~7厘米。这种徒手捏塑的形体,表面不是很光挺,有凹凸不平的起伏,边口也不整齐,形体也不很严整。在捏塑好之后,黄玉英用自制的竹片刀修整器型的外部,把凹凸不平的地方修去,尽可能地修成斗笠状,之后再用过江龙果粒打磨,利用果粒的光滑,由内到外,将器型磨得更加光滑,摸起来更有质感,如图5-5所示。
图5-5 手工土陶制作
泥条盘筑法是笔者在2015年7月第一次去昌江地区时发现的。只见文阿芬将泥团按成饼状,并用木拍拍打结实。然后再搓出粗细均匀的泥条,将泥条围在泥饼的四周,用竹刀划出细痕,用手指蘸涂一些水,接着在上面继续围泥条,利用泥土的黏性层层叠加向上。待到一定高度时,用竹片刀将其抹平。如此反复,做成陶器的形体。之后用手指或是竹片刀蘸水将器壁的内外抹平,再用绳子割平器口,加上一根泥条作为口缘,刮平。盘筑好的泥条需要在里面用木拍垫住,从外面拍打,去掉泥条之间的痕迹,使表面光整,坯体质密,累积的线体变成面体。这种拍打工艺也会影响到器皿形体的变化,为了便于把手伸进器物的口内进行加工,这一类器物的口部一般比较大,腹部较为丰满。由此可见,泥条盘筑只是为了造型,并不留泥条的痕迹。做到一半的器物可以用塑料布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如需要做把手则单独捏出形状用泥浆黏上。制作出的土陶缸如图5-6所示。(www.xing528.com)
图5-6 土陶缸
目前,还在用片筑法做陶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做法和泥条盘筑法类似,都是先做器物的坯底。再取较软的泥巴用手按成泥片,小心卷成和坯底大小一致的筒状,用右手托住泥片,左手护着,迅速立起泥片,使坯壁恰好立在坯底边缘上。再用竹刀或是蚌壳将坯底和坯壁交接处多余的泥片削掉。然后进行抹平,使坯底和坯壁紧密黏合。之后用左手护在内部,用木拍拍打坯壁,使其厚薄均匀,泥土之间的黏合更加紧密。一般来说,制作大的器物,如釜、罐则用大泥片,用的数量也较少。而制作相对较小的精致器物则用体积较小、较薄的泥片,重叠部分很宽,从表面可以看见多层叠压的痕迹。为了制作的简捷方便,通常会用较软的泥片贴筑在一些敞口的器物内部,待泥土相对干燥时撤除框模继续修整。
制作到一半的器物一般会用塑料袋罩上以防水分挥发导致泥坯干燥过快而无法继续制作。东方市的一些手艺人在制作时会使用一些其他的东西来辅助定型。例如,在一个盆上罩一块布,将盘好的泥坯趁其半干时放到布上面,利用重力使得泥坯下沉,自然形成弧形的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