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原始制陶自隋代开始就有记载。宋代赵汝适《诸蕃志》卷下引《隋志》载,黎族“以土为釜,瓠匏为器”。《诸蕃志》卷下记载,黎族“土釜至今用之”。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黎族“陶土为釜,器用瓠瓢”。清代道光《琼州府志·海黎志五》有述,黎族“器用土釜、瓠瓢”。可见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代代相传。
在海南黎族历史上最早存在的是椰壳陶和植物陶,但这类器皿考古发现并不多,保存下来的更是微乎其微。所谓椰壳陶,是将泥巴直接敷在椰壳上,直接丢进火里烧造。炭化后的椰子壳十分坚硬,被黎族人直接当作器皿使用。这种做法是黎族制陶史上最原始的做法,也是最简单容易的。而植物陶则是将采来的树叶等捣碎后掺进泥土里,利用植物的纤维增加制作时的韧性,便于成型。随着练泥技术的提升。早期的黎族先民已经开始逐渐掌握制陶术,使他们逐渐摆脱以椰壳、植物纤维等作为辅助工具来制作土陶器。
1957年,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合作,在海南地区发现位于黎、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有57处,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包括罐、瓮、缸、豆、鼎、碗、纺轮、网坠等。其中,夹砂粗陶以红色为主,也有少数为灰色和黑色;泥质软陶,泥质红色,火候较砂陶为高,表面多素抹平,少数饰有方格纹;几何印纹硬陶多为灰色,也有少量为红色,火候较高,纹饰有方格纹、米字纹、水波纹、条纹、菱形纹、篾纹等。近年来,在岛内多地考古发现土陶器的遗址,印证了黎族手工制陶的传统工艺。据《海南省近五十年文物考古工作概述》介绍,在东方、乐东、陵水、定安等地,发现的陶器均为以灰褐色为主的夹砂粗陶,它们器形单一,圆底、敞口、鼓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黎族的制陶术至少是从新时期中期流传至今的。(www.xing528.com)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南的文物工作者在普查中发现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太坡镇保突村依然保留有泥条盘筑法制陶术。现在黎族各村寨的制陶技术处于制陶发展史的不同阶段,制坯技术(从手工盘筑到用手转的慢轮)和烧陶技术(从平地烧陶到简单土窑(再到电窑的出现)有高有低,但所制的很多器物形制基本相同,纹饰也都无太大差异。黎族制陶自古就有“女制陶男莫近”的说法,所以黎族土陶技艺一般是由奶奶、母亲教给女儿。姑娘们从小就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基本上,黎族14岁以上的女子,都能制作出简单的陶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