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装饰技法是在陶瓷坯胎上用刀具等刻画出纹饰,使表面产生丰富的肌理变化效果的方法。肌理装饰的手法包括刻画花印压、模印、透雕、绞泥等。
(一)刻画花装饰
刻画花装饰不仅是传统陶瓷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装饰技法,更是现代陶艺重要表现技法之一。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刀代笔,在素坯上进行剔、划、刻等。现代人习惯把这种装饰方法统称为“刻画花装饰”,其手法是用刻刀在半干或者已干的陶瓷坯体上,刻画出装饰纹样,然后施以一层透明的釉。由于刻画的线有高低的起伏变化,烧成之后瓷器表面的釉层会形成深浅不一的效果,深浅颜色形成对比和呼应,充分展示了刻画花艺术的材质之美。
1.“半刀泥”刻花装饰
“半刀泥”刻花装饰是用刻刀斜插、用刀刻划的一种手法,所刻出的线条一边深一边浅,有纹饰凸出、刀法清晰流畅的特点。它的手法的是,先用铅笔在装饰的器皿上画出纹样;然后斜插用刀,刻出主要纹样;再在突出主要装饰的基础上采用半刀泥斜刻的穿插,来突出这一装饰特点。例如,解晓明的作品《山水·唐人诗意》(图4-10),采用传统半刀泥技法对纹饰进行刻画,其立足于中国本土佛教文化,将“理念、材料、技法”完美结合,对人文精神的挖掘以及装饰语言的探索都有一定的高度。
图4-10 解晓明《山水·唐人诗意》
2.“挖地皮”刻花装饰
“挖地皮”刻花装饰主要是将底纹凹下去,突出主体纹样。它的手法是,将纹样画在素坯的器皿造型上,再把底纹(也称“地”)凹下去,使底纹与主要纹样有强烈对比的效果。
3.剔花装饰
剔花装饰是在坯体上施一层釉或喷上一层色泥(化妆土),然后剔出花纹。它有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两种装饰手法,具有浅浮雕装饰的效果,纹样対比强烈,艺术效果鲜明。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有所不同。它的手法是,先把修好的器皿刷上水,喷上一层色泥(化妆土)或色釉;剔除多余部分,使主要纹样或底纹显现。例如,余乐坚的作品《综合装饰书法瓷香炉》主要采用剔黑留白的手法,作者以瑰丽多姿的陶瓷书法作品,实现了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合璧,成为具有独立审美风格的陶瓷装饰新门类——陶瓷书法艺术。
(二)贴花装饰
贴花装饰(图4-11、图4-12)是将用模子印好的纹饰或手工捏塑出的浮雕纹样,贴在未干的器皿坯胎上。它的特点是纹饰突出、层次分明、体量感强。它的主要手法是,先用手捏塑纹饰雏形,然后用石膏或其他材质做成印压工具并压印出纹样。准备一件未干的器皿坯胎,在需装饰的部位用锯齿打毛,涂上清水,在纹样背后也要用锯齿打毛,涂上一层泥浆;然后将纹样慢慢往上粘贴,注意不能让纹样中间有空隙,否则烧造后会出现气泡;粘贴完成后,略做修整即可送去烧造成型。贴纹装饰是利用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采用搓、按、印、刻等手法,将手工捏制的浅浮雕手工纹样黏接在未干的作品的坯体表面,使其捏塑的纹样与作品的造型浑然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贴花装饰表现形式。
图4-11 陶瓷贴花装饰(一)
图4-12 陶瓷贴花装饰(二)(www.xing528.com)
(三)镂雕装饰
镂雕装饰(图4-13、图4-14、图4-15)是陶艺的装饰技法之一,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把器皿坯胎刻透,在坯胎上雕刻出一定的纹饰图形。这种装饰具有空间性的特征,体现了虚实空间的变化,具有玲珑剔透、精巧之感。这种装饰技巧因为需要在坯体上雕刻穿透,所以装饰纹样不宜过大,要考虑不同纹饰相互支撑的结构强度和力的作用。制作时要求其手法精而准,用小尖刀慢慢刻画出空坯体,刻出纹样;再把刻出纹样的转角修圆;用毛笔将刻出的轮廓清洗光滑,避免开裂。
图4-13 陶瓷镂雕装饰(一)
图4-14 陶瓷镂雕装饰(二)
图4-15 陶瓷镂雕装饰(三)
(四)绞泥装饰
绞泥装饰(图4-16、图4-17、图4-18)又叫绞胎装饰,它是用两种以上色泽的泥料自然地绞合成一定纹样,再根据纹样有选择地组成纹饰,在坯子上呈现意想不到的自然纹饰。揉泥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其纹理越细,越不明显;反之,纹理越清晰。绞泥装饰是将绞好的泥进行拉坯、印坯、泥板以及镶嵌等工艺制作。它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不同颜色的泥料平面拼合;另一种是将不同颜色的泥料包卷捏合,然后把组合好的色泥按照装饰需要组合在一起。日本的松井康成是绞泥装饰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将多种色泥混在一起,饰满整件作品,颜色绚烂多彩,丰富的表现力使绞胎瓷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开拓了具有独创性的装饰美的世界。
图4-16 陶瓷绞泥装饰(一)
图4-17 陶瓷绞泥装饰(二)
图4-18 陶瓷绞泥装饰(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