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艺中的釉色与肌理:创新与发展

陶艺中的釉色与肌理: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艺的塑造元素非常丰富,除以上所述之外,釉色和肌理也是陶艺作品必不可少的塑造元素。釉色注重釉的色彩变化,也看重肌理的对比。众多传统陶瓷便是因釉色的独特与稀有而身价倍增。釉在入窑前的常态是一种色浆,它与坯体的结合是通过喷、涂、浸等方式实现的。(二)肌理在素烧的或色釉的陶艺表面,常常能看到一些细腻或粗糙的对比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肌理变化。

陶艺中的釉色与肌理:创新与发展

陶艺的塑造元素非常丰富,除以上所述之外,釉色肌理也是陶艺作品必不可少的塑造元素。釉色注重釉的色彩变化,也看重肌理的对比。如果说素描是用明暗来表现体积和空间,油画是用光和色彩来表现美,那么陶艺则是通过肌理的釉色来展现它独特材质的塑造语言

(一)釉色

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有意尝试的结果。釉的作用很多,它使器物表面致密化,增加使用强度,防止污物黏附,起到保护坯体和坯体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陶艺的美,改变了陶艺的属性,使陶艺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生动。釉的显色性和质性是陶艺色彩塑造要素的主要表现方式。如果把陶艺素坯比喻为纸,那么釉便是颜料,釉与素坯的关系就是颜料与纸张的关系。众多传统陶瓷便是因釉色的独特与稀有而身价倍增。

釉的色彩必须通过高温来实现,这使釉色具有了像凤凰涅槃一样的魅力。釉在入窑前的常态是一种色浆,它与坯体的结合是通过喷、涂、浸等方式实现的。釉的色彩显现不仅与釉本身所含的化学元素有关,还与坯体的属性、釉层的厚薄、窑炉的气氛等因素有关。例如,在同样的坯体上施以含有氧化铜的釉料,在氧化焰烧成气氛下釉料将会显现偏绿的色彩,在还原焰烧成气氛下釉料则显现偏红的色彩。釉在一定程度上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陶瓷的施釉方式有严格的要求,这与传统审美要求紧密相关,工艺美是传统陶瓷审美的第一需要,它不能容忍缩釉、流釉甚至气泡的出现,将诸如此类的情况认为是瑕疵。而现在的陶艺审美则改变了这一观点,陶艺家常常通过作品随意偶发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为了追求这种瑕疵的效果,甚至将釉色的起泡、开裂、缩釉等传统意义上的烧成缺陷视为珍宝,或将几种釉料随意调配,产生一种偶然的变化来达到审美的目的。(www.xing528.com)

(二)肌理

在素烧的或色釉的陶艺表面,常常能看到一些细腻或粗糙的对比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肌理变化。

陶艺表面肌理的出现与现代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密切联系。传统的古典油画与传统的陶瓷一样,推崇平、光、亮。伦勃朗开创了浮雕一样的油画塑造手法,将物体的表现由形、色的描绘发展到对体的塑造,从此油画进入了肌理的表现时代。现代表现主义思潮对雕塑最大的改变也表现在雕塑表面的肌理上,彻底突破了传统雕塑那种细腻光洁的固有模式,使雕塑艺术的表现力大大增强,更加丰富。由此可见,肌理的表现形式对现代艺术,特别是现代陶艺有很大的影响,它是现代陶艺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丰富了现代陶艺的塑造元素和装饰手法,还赋予陶艺更深的内涵。特别是在陶艺作品的表面装饰上,肌理的变化处理几乎已成为最常用的手段,采取压、刻、捏、搓、刮等外力作用产生肌理,泥料与粗质耐火粉、各种色泥混合配置产生肌理,改变釉的配方比例,使其起泡、开裂、缩釉以产生肌理等。这种肌理的对比变化既可以用于局部,也可以用于整个坯体。颗粒、凹槽、压痕……粗犷与细腻的映衬,光滑与粗糙的反差,形成了陶艺独存的肌理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