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人类的祖先以智慧与创造力,改变生活方式,追求美好生活,尚真,尚善、尚美的佐证,它如同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里程碑。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最早的土陶产生于日本的绳纹时代,距今约9 000年的历史,是最早的工艺美术作品,也为我们研究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及原始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绳纹文化是由土陶上的绳纹命名而来。绳纹土陶和绳纹土偶器物上几乎都是以泥条编织成的绳纹纹饰,晾干素烧而成。烧成方法简单、粗陋,靠太阳使之自然干燥,再堆放在木柴上露天烧制。
在公元前8 000年左右,西亚的很多地区也逐渐进入了以农耕畜牧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其中就有今伊朗高原、叙利亚北部和阿纳托利亚高原。在还没有出现高温陶器的新石器初期,我们称它为“前陶新石器文化”。在扎格罗斯山脉的盆地中,散落着这一时代的甘尼·达勒文化遗址。甘尼·达勒意为“珍宝谷”。甘尼·达勒文化遗址为圆锥形的小丘,文化层堆积8米,由上而下分五层,底层属前陶文化阶段,其上几层已有陶器以及动物泥塑。尤其是其中发现的一些大型土陶未经烧制,有的黏土泥条正绕着石臼外缘,无疑是制造阶段。还有一些小型土罐,造型简陋的小型容器。所以,甘尼·达勒文化遗址曾被认为是至今所知西亚地区最早出现陶器的新石器遗址。当然,这时的土陶是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烧制的。
到了公元前70世纪末,在伊朗的整个西南部地区烧制土陶是很普遍的。最早的土陶制品在工艺上较粗糙且无任何纹饰,碗造型的器物较多;而且在坯体中混入麻刀,目的是使其更为坚固;在造型上明显浑厚,器壁也较厚实。在此之后便出现了彩纹土陶,在坯体表面浸挂淡黄色的化妆土,然后用红色泥料来描绘纹饰,大都是几何纹样。古代的彩色纹饰的土陶由于泥料的精细度和黏着力很强,彩纹较容易剥落。后来逐渐出现了标准的彩纹土陶,其用料经过精选,器物表面也都进行了打磨,工艺比较讲究。其中包括典型的耶莫彩色纹土陶,这些土陶与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耶莫遗址出土的土陶是一样的,在装饰手法上也是倾斜的雨点式。伊朗的土陶历史约公元前550年结束。1948年,在伊拉克的耶莫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即被视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农村公社”“文明的摇篮”。在公元前6100年之后,这种土陶由邻近的伊朗地区传入耶莫,所以耶莫的陶器从一开始就是彩色纹饰的。彩纹土陶的纹饰都是用化妆土施挂或描绘。化妆土是一种液态的黏土,多彩多样,红色和白色使用较多。将这种液态的黏土浸挂或涂抹在土陶的表面,就形成各种式样的纹饰。在耶莫土陶之后,伊拉克的土陶又经历了哈孙纳斯土陶、哈雷夫期土陶以及欧贝德土陶、乌鲁克土陶、捷姆迭特那色土陶和尼尼微土陶5个发展阶段。
埃及的土陶是从先王朝的巴达里文化开始的,先王朝是指公元前5500—前2686年,也就是巴达里文化至涅伽文化这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制陶原料多为尼罗河沉积泥。烧制的陶器多是黑胎粗陶,造型多是模仿自然界中的植物或草篮等,烧成的技术很不稳定,经常有制品变形等问题。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精细的薄胎陶器。特别是黑顶陶,是这一时期的特色。随着黑顶陶的日趋衰落,取而代之发展起来了彩绘的陶器。而这一时期的土陶受到了西亚陶器风格的影响,纹饰的结构都形成了定式。到了初期王朝时代,陶器的造型日趋简化,装饰的手法也开始退化,直到消失。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由西亚地区逐渐扩展到了欧洲,欧洲的制陶术是随着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农业文化一同传入的,时间为公元前6500年之后,在爱琴海诸岛、希腊大陆和巴尔干半岛出现了第一批农业文化定居地。而后经过了3 000年的时间又扩展到西欧诸国。“这些进入欧洲的农业文化,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分两路前进:一路沿瓦达尔河、多瑙河、莱茵河而上,公元前5500年来到匈牙利,公元前4500年来到德国和荷兰;另一路沿地中海岸向西,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到广法国南部和西班牙沿岸,直到公元前4000—前3000年,才终于到达了西方的不列颠。并相应地出现爱琴海地区的早期彩陶文化、巴尔干地区的彩陶和印纹陶文化、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的线纹刻陶文化、中欧和北欧地区的漏斗边陶文化、西欧南部沿海地带的印纹陶文化、西欧北部的碗陶文化。”
首批制陶的美洲农业部落,约公元前2000年后在中美洲的墨西哥高原出现。开该地域陶文明先河的,是以陶土塑出各种动物和神灵形象的印第安族奥尔梅克人。但最负盛名的应属玛雅文明。如其彩绘筒形陶器上表现的盛装人物形象,给人一种玛雅人信奉神灵、注重礼教并具有非凡艺术表现力的感受。印加文化被视为南美文化的典型,其陶器的制作常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不放弃美的追求与体现。
中国陶瓷的起源与发展基本是按照两条主脉展开的:一条黄河流域,另一条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是新石器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较少,目前资料考证最早的应是河南新郑裴李岗、密县莪沟北岗和武安磁山等地遗存。
公元前5500—前5000年裴李岗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烧成温度已达900℃~960℃,原料分泥质和灰沙两种,器壁厚薄不匀,且陶质松软,可能与久埋地下吸潮有重大关系。陶器的表面以素面较多,极少有乳丁纹、指甲纹、篦点纹、划纹。有碗,钵、壶、罐、鼎等造型品种。(www.xing528.com)
仰韶文化是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南部、甘肃东部,其中心为关中、晋南和豫南。仰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515—前2460年,其间大约经历了2 000多年的历史。大汶口文化是首次在山东宁阳堡头村发掘,而发掘处与大汶口隔河相对,是一个遗址的两个部分,故命名为大汶口文化。时间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龙山文化是因首次发掘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后来在河南、陕西等地发现类似遗存,但与山东的文化面貌不同,是继承了仰韶文化的诸多因素发展起来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大约经历了500年的历史。山东龙山文化的发展是与继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分不开的,它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北部和辽东半岛,时间为公元前2010—前1530年。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在当时也是相当发达的,目前已发现的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
大溪文化是因首次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镇而得名,分布于三峡地区和鄂西长江沿岸,时间为公元前3825—前2405年。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有一定数量的黑陶、灰陶,甚至有少数的白陶,烧成温度约为600℃~800℃。
屈家岭文化是因在湖北京山屈家岭被发现而得名,主要分部在江汉地区,时间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的陶器,早期黑陶较多红陶少,到晚期灰陶的产量增多,占重要地位,也有部分的彩陶和朱绘陶,烧成温度在900℃左右。
河姆渡文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被发现,它的年代较早,约在公元前4360—前3360年,目前发现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一带。夹灰黑陶是河姆渡文化具有显著特征的遗存物,除此之外,还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烧成温度为:黑陶800℃~930℃,灰陶800℃~850℃。
良渚文化最先在浙江杭县良渚被发现,分布情况与马家浜文化大致相同。时间为公元前2750—前1890年。良渚文化的特点是泥质黑陶,但多属灰胎黑衣陶,也有少数的薄胎黑陶,与山东尼山文化的蛋壳陶相似,另外还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等。夹砂红陶往往在表面施一层红褐色陶衣。陶的烧成温度为940℃。
另外,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部草原地区都有发现,可见当时我国陶器的发展之盛旺,风格特点根据地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之后中国经历了各朝代的阶级社会,陶瓷的发展一直没有间断,而是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地发展,将陶瓷推上了世界的巅峰,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必须提及的是原始青瓷(灰釉陶)的产生,大约是在商代中期,我国在烧制印纹硬陶和白陶的实践中,在不断改进原料、提高烧成温度和陶器外表施釉技术的基础上,实践创造出了原始青瓷。制作瓷器需要具备3个条件:原料的选择与加工,使胎质变白;经过1 200℃以上的高温,使胎质致密;高温釉的使用,使胎釉结合紧密。原始青瓷尽管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还属于灰釉陶,但是其已经基本具备了瓷的一些要求:它的原料和釉的配方已可以承受高温的烧成,在这样的温度下,器物不变形,说明原料配方是可靠的;釉与胎的结合是牢固的,说明釉是成功的。
原始青瓷的产生为我国汉代瓷器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汉瓷器的产生是由原始青瓷发展而来。一段时间内,东汉瓷器在造型和装饰方法上都脱离不开原始青瓷的风格。东汉瓷器通过对原料的改进、胎釉配方的改进以及窑炉结构烧成技术的改进与提高,逐渐形成了水平领先于世界的东汉瓷器。它的产生是我国古代人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我国陶瓷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陶瓷史上一个辉煌的巅峰。从此,陶瓷与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结下不解之缘。
纵观世界陶瓷发展的历史,从目前考古的资料来看,日本、伊朗、伊拉克、欧洲、中国、埃及、美洲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其中最早的是日本。然而日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陶工艺发展缓慢,从绳纹时代到弥生时代一直到公元5世纪的奈良时代,土陶伴随着日本原始人的狩猎生活延续了1万年以上。当中国的制陶技术经朝鲜传入日本,日本的土器才转入早期的陶器阶段。这个时候正是中国的盛唐时期。大约到了明朝时期,由朝鲜陶工李参平召集在日本的朝鲜人移居有田,开矿制瓷,烧制出了白瓷和青花瓷,从此日本有了瓷器。欧洲几乎是在我国明朝时期才产生瓷器,朝鲜大概是在我国宋元时期产生的瓷器,而伊朗、伊拉克、埃及和美洲就更晚了。这基本上是中国清朝以前世界陶瓷的发展情况。然而在之后的近百年中,世界陶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在陶瓷行业的优势逐渐削弱,而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以及美国的陶瓷业都发展起来,跃居世界的显耀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