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正学:艮卦及《象传》解读

周易正学:艮卦及《象传》解读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艮卦以一阳取代坤卦之一阴,所以说“丧朋”。坤卦上下单卦皆坤,下卦坤象征地,上卦坤象征顺,所以《象传》说“地势坤”,即大地形势顺和。向上运动就成坤地卦象,其形为方。上六居坤卦之终,已临阴极之界而将向阳刚转化之际。坤卦“用六”则在于柔顺者应恒久守正,方能有利。《文言传》在《彖传》《象传》的基础上对坤卦的卦爻辞进一步展开演绎阐释。

周易正学:艮卦及《象传》解读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居阴柔之首,在其体系中至高无上,所以《彖传》说“至哉坤元”,阐释卦辞开头的“元”字。对应乾元的“万物资始”,坤元则为“万物资生”。万物依靠乾天始(萌发),接着依靠坤地生(存活),从而表现为对乾天的顺承。坤地宽厚,载育万物,它的德性就像它的形体那样广大无际,包容宽宏之心而发扬光大,使各种品物顺畅亨通。以上文字,接着卦辞中的“元”而释“亨”。牝(pìn)马即母马,归属坤地的阴性物类,驰行大地无边无际。因其柔顺,所以“利贞”(利于坚守正道)。为什么卦辞说“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呢?《彖传》解答道,君子有所出行,“先迷”是由于“失道”(未循天道,自行其是)。后来顺从乾天,获得常道。常道就是卦辞中的“主”(乾天之道)。“西南得朋”,因为西南属于坤阴的方位,同类共行,所以“得朋”。东北居于阳卦艮()所处之方向。艮卦以一阳取代坤卦之一阴,所以说“丧朋”。但一阳和合二阴而成新的卦时,最终还可以有所庆幸。至于卦辞说“安贞吉”,在于安守正道符合坤地广大无边的德行。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上下单卦皆坤,下卦坤象征地,上卦坤象征顺,所以《象传》说“地势坤”,即大地形势顺和。君子效法地道,厚积善德,利载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象传》说:爻辞“履霜坚冰”表明阴气开始凝结。顺着这个自然的道理发展,阴气不断凝固,直至结成坚冰。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象传》说:六二阴居柔位,体现正直。向上运动就成坤地卦象,其形为方(其体广大)。爻辞“不习无不利”表明地道只须顺从天道行事,即使情况并不熟习,亦无不利,从而显示地道的光明顺和。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是下卦最终成坤的阴柔,含文采而保纯正,所以爻辞说“含章可贞”。《象传》认为它表明六三正在等待时机发挥其才华。爻辞“或有可能从事官方工作”,则表明其知道发扬光大。对“无成有终”,《象传》未作阐释。而按《易传》的整体思想解析,“无成”是由于地道顺天行事,不求归功于自己,但却能获得好的结果,故谓“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象传》说:“紧束口袋不会有祸患”,是因为谨慎可保无害(当然也没有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居上卦中位,富丽尊贵。就五色言,“黄”为中色,且寓富贵之义。“裳”为下身衣装。衣着文明,体现内秀而呈大吉之象。所以《象传》以“文在中也”解释“黄裳元吉”。孔子通过赞美“黄裳元吉”来突出地赞美“文在中也”。因为“文”联系着《易传》倡导的阴阳交和而成“天文”“人文”“文明”“文化”,“中”则是其一贯推崇的“中道”。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www.xing528.com)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六居坤卦之终,已临阴极之界而将向阳刚转化之际。爻辞描述乾天之龙与坤地之龙在田野里(地龙将起之际)发生交战,流出的血有黑有黄。黑为天龙之血,黄为地龙之血。《象传》说:“龙战于野”表明坤阴已至穷途末路。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对于乾卦“用九”,要义在于刚健者不要逞强好胜,急躁冒进。坤卦“用六”则在于柔顺者应恒久守正,方能有利。《象传》说“用六永贞”,就是要以顺和宽大为怀,长期坚持纯正至终。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文言传》在《彖传》《象传》的基础上对坤卦的卦爻辞进一步展开演绎阐释。《彖传》阐明坤性柔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象传》概括为“势坤”,“厚德载物”。《文言传》则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指出坤的品性极其柔顺,但一旦行动起来也会变得刚强。在极静状态下,坤地的德性端方。卦辞说“后得主”,就是拥有了恒常之道,从而包容万物,化生光明。坤地之道该是柔顺吧!它接受天道,顺时而行。

《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这是孔子对初六爻辞的广泛发挥。他从积德多吉庆、积恶多灾殃的角度,认为当时社会臣灭君、子害父的乱象并非一个早晚突然发生的,它是不行善、不积德的世风累积影响的后果,原因本可以搞清而没有及早辨明。爻辞说“履霜坚冰至”应该是讲“顺”吧(这里顺不是“柔顺”“顺和”,而是事件一步一步的“顺序发展”)。

《文言》: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这是对六二爻辞的就文发挥。“直”指它的端正,“方”指它的道义。君子以诚敬端正内心,据道义规范外见的行为。确立了诚敬与道义,他的德行自然被广泛认同而不会孤立。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表明他的行为无可怀疑。

《文言》: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这是对六三爻辞的补充阐释:六三阴柔,虽有文采奕奕之美,但含而不露(爻辞谓“含章”)。抱着这样的原则参与君王政事,就不会越位办事居功。这就是坤地之道,为妻之道,为臣之道。地道生养万物而归功于天,似乎没有成就,却代代相继,都有好的结局。

《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这是对六四爻辞的补充阐释:天地正常地运动变化,草木繁茂。天地闭塞,贤能之人就隐避了。爻辞“括囊,无咎无誉”,是说保持谨慎。

《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这是对六五爻辞的阐释推导:六五作为君子,外表富贵(黄裳),内守中道,通情达理。身体位置坐得正,美德存在心中,四肢通畅(行动自如),事业不断发展。真是太美了!

《文言》: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这是对上六爻辞的推论:坤阴怀疑乾阳(不再顺从),必然发生争斗。上六居坤阴之最高位,不满于下无一阳,所以自称为龙(龙本来只是乾阳所称)。但它仍未离开阴柔类族,所以爻辞要讲“血”以分清类别。黑与黄,是天(阳龙)地(阴龙)混和的颜色。天黑而地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